【影】旗津走踏講台語!學台羅也認識歷史

黃育仁 綜合報導  / 高雄市

台文博覽會11月10日舉辦「旗津走踏活動」,邀請到專業的解說員柯耀源來帶領大家遊旗津,除了讓大家認識旗津的歷史、文化與建築之外,全程都用台語解說!

柯耀源老師。
柯耀源老師。

旗津最早開發 古蹟曾佔高雄大多數

柯耀源表示,旗津是整個高雄開發最早的地區,但是漢人以農立國,因此當時旗津的開發僅有一小部分,早期來說,以漁業為主,若要講到重點開發,不管是荷蘭時代、鄭成功時代、清朝的初期,主要都是在左營。

柯耀源說,民國86年之前,高雄只有8個古蹟,其中旗津就佔了3個,包括一座媽祖廟,和山上的燈塔和砲台。1864年旗津這邊開港,船很多但是什麼設施都沒有,於是多國就要求當時治理台灣的沈葆楨要蓋燈塔,在1883年完工,這也是全台灣第2支燈塔。

燈塔。
燈塔。

砲台。
砲台。

柯耀源帶領大家先到砲台的最高端,接著走小徑,到了砲台的正門口,在進去看練兵房和砲台,目前僅剩下建築還在,另外整個過程還參觀很多原本是古老建築的所在地,有些被改建為現代的房屋,有些已經拆除,不復存在。

台文博覽會辦台語活動 每個週末都有!

旗津走踏是台文博覽會其中一個活動,許多活動都結合台語,也讓大家認識高雄在地文化,因為台語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台文博覽會持續在11月的每個週末舉辦跟台語相關的活動,華視潮台與華視新聞網採訪的活動「罐頭塔DIY」和「旗津走踏」都是其中之一。

在過程當中,也學了不少特別的台語詞,例如:

1.紅毛塗:âng-mn̂g-thôo,因為是由洋人(紅毛番)先製造生產出來的,所以稱為「紅毛塗」。澎湖人叫「鐵仔土」。

2.磅空:pōng-khang,以火藥進行爆破來貫穿山脈而成的通道。

3.人力:jîn-li̍k或lîn-li̍k,在影片中曾有參加走踏的民眾,將他聽成龍眼(lîng-gíng或gîng-gíng),發音聽起來相當類似。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