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立文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過去火災以後若要測試建物安全,都須於樑、柱樓板進行破壞性的鑽心取樣,對建築物結構造成二度傷害。為提升火災後建築結構安全的檢測成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行研發最新的可攜式火害探測儀,透過超音波等技術,建築物免鑽心,即可迅速大量檢測,大幅降低檢測成本,並能準確辨識受損結構位置。
以往火害鑑定複雜 建築物鑽心易成二度傷害
內政部表示,火場的高溫會破壞建築物強度,降低耐震能力,台灣每年建築物火災約有8千餘件,在經過火場600至1200度高溫後,混凝土的殘餘強度大約僅剩55%至10%。但由於外觀上不容易察覺,加上現行火害安全鑑定技術繁複費時,須於樑、柱樓板進行破壞性的鑽心取樣,對建築物結構造成二度傷害,因此多數屋主都不會對建築物進行火害後安全評估與維修工作。
內政部研發火害探測儀 測波速即可獲檢測結果
內政部說明,為提升建築物火害後的安全防護,建築研究所結合超音波技術和雲端運算功能,經過長期試驗和多次火害現場驗證,開發完成「可攜式超音波非破壞火害探測儀」,只要在建築物表面測得波速,將資料傳輸到雲端自動運算功能,即可得知火害後的建築結構強度和火場最高溫度,以及辨識破壞的位置,提供住戶實施修復補強參考,並可再對修復完成建物,檢測建築結構強度恢復的程度。
技術已取得專利 將可作火調.保險理賠鑑定使用
內政部指出,新研發的儀器及技術分別於105年及107年取得專利,後續將透過技術移轉方式提供給建築師及土木、結構技師公會等專業團體,進行結構安全評估與修復補強效果驗證,以及保險業者火災理賠損害鑑定應用。
另外,各地消防局也能透過可攜式火害探測儀,偵測火場中各點最高溫度,繪製溫度分布判定圖,輔佐進行火場鑑定應用,加上檢測系統操作簡易,檢測成本降低,可在現場進行大量檢測,進而大幅提升火害調查的效率。
內政部強調,為維護公眾安全,政府將積極推廣這項創新技術的應用,也將持續精進建築物結構檢測技術,以更全面地守護民眾居住安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