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育 羅大偉 徐弋桓 戴榮賢 專題報導 / 台北市
不少人都覺得台灣的自來水喝起來有消毒水味,有時還會出現沉澱物,要是拿來喝可能會致癌,所以幾乎都會買濾水器來過濾。但採訪小組調查發現要是錯誤使用濾水器,原本沒問題的水,反而會孳生大量細菌傷害健康。想了解如何慎選濾水器,來看今(16)日的真相急先鋒!
南投居民說:「還是濁濁的。」今年10月底南投草屯市區民眾家中水龍頭流出咖啡色的汙泥水,看了好嚇人,不少人都覺得台灣的自來水常被泥沙滲透,裡頭也含有大量的氯,所以幾乎都會選購濾水器,但台灣的自來水品質,真的一定要經過過濾才能安心嗎?
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說:「這個也是錯的啦,自來水標準我們就規範很清楚說,我用氯來消毒,可是每一公升自來水,三鹵甲浣濃度不能超過1.5毫克,在這種溫度濃度下其實是安全的。」
採訪小組展開調查經過濾水器的水,品質是否會更好,我們把民眾使用了3個月的活性碳濾水器,帶到台大的水安全研究室,請水質專家分析。
自來水沖進濾水壺,接著把濾過的水倒進採樣袋取樣到濾膜,經過5天培養結果出爐,生菌數很嚇人,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童心欣說:「使用3個月之後,它出水的總菌落數的數量,會比原來入水的,多了至少5倍以上,也超過我們飲用水的水質標準,在身體比較虛弱的,或者是有其他的潛在疾病的人,可能有機會有腸胃道的困擾。」
還沒過濾前的自來水,總菌落數是32,但沖進使用了3個月的濾水壺,菌落數卻反而飆升到139,原本合格的水為什麼變得不合格,問題出在濾水器經常會使用的活性碳,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童心欣說:「活性碳是細菌孳生的溫床,有很多的孔隙,微生物很喜歡在上面形成聚落,如果是要去掉生菌的話,其實最好是選擇有薄膜的,或是中空絲膜類的濾水器,可能會比較理想。」
記者說:「市面上的自來水濾水器,主要可以分成兩種材質,第一種看到是薄膜,作用主要是拿來,消除水中的雜質還有細菌,另外一種則是活性碳,作用是拿來消除有機汙染物,像是消毒時會產生的,三鹵甲烷還有鹵乙酸。」
但專家強調,不管哪一種濾水器都不是必需品,因為台灣的原水水質其實很安全。採訪小組接著前往經濟部自來水公司,擁有最大儲水量120萬噸的板新水廠,帶您直擊自來水品管。
溪水流進分水井,首先要經過快混池和淨水藥劑劇烈攪拌,接著經過膠羽池讓藥劑發揮作用,再來來到沉澱池,沉澱後收集上頭乾淨的水,最後來到快濾池,濾掉最後的雜質,就能加入氯進行消毒加壓,送到你我家中。台灣自來水公司板新廠廠長陳文龍說:「為了要去除水中的細菌跟有機物,我們會在處理過程中添加消毒劑,每個人的嗅覺可能稍微有差異啦,但是這個對於人體健康,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目前近五年來的檢驗合格率,大概99.94%。」
台水實驗室裡配有生物性養魚試驗,監控原水品質,處理過後的水也有研究員24小時監控,自來水的濁度和氯濃度,確實把關民眾用水,台灣自來水公司板新廠廠長陳文龍說:「更重要的就是說民眾的話,每半年清洗自己住家裡面的水池,那這個可以自行清洗,或委託我們公司輔導合格的清洗業者來處理。」
雖然台灣水質良好,但管線漏水問題其實不小,每年自來水管漏水率高達18%以上,水管一漏水,細菌和蚊蟲跟著進到水塔,原本乾淨的水源因此有了被汙染的機會。這也是為何學界和醫界都說,裝濾水器並非必要,但民眾應該定時清潔水塔,政府也要盡快解決漏水問題才是當務之急。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