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不良事件嚴重代表保護力強? 防疫醫師:非正相關

疫苗不良事件嚴重代表保護力強? 防疫醫師:非正相關 | 華視新聞

黃育仁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召開記者會,發言人莊人祥宣布1例境外移入個案,並公布昨天施打AZ疫苗的醫護人數為1578人,參與V-Watch的人數為841人,1578人當中有1人出現非嚴重的不良事件,症狀為發燒,為北部的醫護,防疫醫師林詠青也解釋,嚴重和非嚴重的定義。莊人祥說,第一天接種的人會比較少,希望後續施打可以加速,另外對於血栓症狀和不良反應等相關問題也有所回答。

1醫護接種有「非嚴重不良反應」 莊人祥:盼施打加速

莊人祥說,1名北部醫護昨天接種後,出現非嚴重不良反應,症狀是發燒,他也說,如果是發燒可以請假,醫院都有一個醫護施打後的注意事項,但是如果發燒超過2天可能就需要就醫。

莊人祥表示,第一天打的人會比較少,有點像試營運的概念,各個醫院都在建立SOP,看這兩天醫護施打的狀況,之後能不能加速,看一下明天的狀況才會知道未來的情形。

不良反應強烈代表保護力強? 防疫醫師這樣說

防疫醫師林詠青解釋,嚴重的不良事件定義為「死亡或危及生命」,或者是必須要住院、本來就住院但要住比原來更久,或者是永久性傷殘,其他狀況幾乎都是不嚴重的,例如:發燒或者腫痛等等。

有網友提到「不良反應越激烈代表保護力越高」,林詠青指出,施打後發燒、腫痛等不良事件嚴重程度跟產生的保護力,並非正相關,不良反應強烈並非更有用,也不會因為沒有不良反應而無作用,疫苗在臨床試驗就有它的保護力大約是多少這個數字。

血栓可預防? 防疫醫師:需更多研究支持

另外有國外的資料提到「不良事件是和免疫作用有關係」,林詠青對此表示,德國說血栓可能是因為自體免疫的抗體,和血小板的作用引起,發生機率相當低,美國則是沒有觀察到相關狀況。他解釋,每個人體質不一樣,,並非每個人都會如此,但是風險是有的,所以必須要讓接種者知道這個狀況。

林詠青說,出現不良反應如血栓後,必須要去聯絡不良反應的人,要有更多研究才可以知道怎麼預防,哪些人比較容易血栓,這類的都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