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回歸為何發生? 柯文哲解釋流程:檢體塞車

校正回歸為何發生? 柯文哲解釋流程:檢體塞車 | 華視新聞

黃育仁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增321例本土確診,並有400例「校正回歸」,許多民眾對於新名詞,相當疑惑,也有藍營的立委和北市議員開始質疑「蓋牌」,不過北市府在下午召開記者會時,市長柯文哲也幫忙說明相關情形。

校正回歸怎發生? 柯文哲用流程解釋

關於校正回歸發生的原因,柯文哲表示,當案例少的時候處理方式,到了案例變多的時候,整個流程沒有改變所造成的,以前是醫院或快篩站是做PCR,採檢以後病人輸入法定傳染病系統,檢體送到實驗室,以前都用最靈敏的、最精確的,門檻比較高,兩天後檢驗結果出爐才會輸入進去系統,這個病人才會結案才編號、宣布。

柯文哲進一步指出,檢體的量太多的時候,原本會有兩天時間差,量多的時候會更久,所以才會校正回歸,兩個禮拜前發現有危險好像社區感染,寧可用靈敏度不高(95%)的篩檢方式,20分鐘就可以知道。

柯文哲認為,在現在確診病例多、檢體塞車時用PCR當確診人數,恐怕在公衛上不切實際,每天公布疫情確診數目要有新的方法,才能精確反映疫情實際狀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