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在家! 紙.塑膠容器回收量大增

蕭雅心 謝育炘 報導  / 高雄市

今年受疫情影響外帶、外送盛行,導致一次性用品使用量大增,根據綠色和平估算,5-6月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的紙容器和塑膠容器都增加20%以上,而高雄市較去年同期增加29%,是六都最高,就算到了7、8月,整體回收量還是沒減少;然而這些回收物當中,像是紙容器、或是塑膠垃圾,重量輕、處理成本高也沒有回收價值,恐怕多數最後都是送進焚化爐、掩埋場、甚至流入環境裡造成負擔,疫情下使用一次性餐具看似衛生,卻形成新一波的「垃圾危機」!

防疫期間手指一滑,叫上一杯飲料,或是點份餐點,為了降低染疫風險,民眾習慣外送外帶,然而這也造成資源回收物暴增,回收廠滿滿一卡車回收物,收集了全市的垃圾,載進廠倒乾淨再出去載,高雄市清潔隊清運的車次,一天至少要來回70-80趟,但隨著餐飲業開放內用,資收物仍是堆積如山。

根據綠色和平估算,今年5-6月新北、臺中、臺南與高雄的紙容器和塑膠容器,都增加20%以上,而漲幅最大的高雄,7-8月的紙容器,也比去年同期增加,超過340噸,然而人們製造這些一次性的物品,能夠回收再製的比例,並不是百分之百,因為一次性用品回收利潤很微薄,資源回收商陳女士說:「塑膠也不高,因為它比較輕差不多是一公斤2塊賺2塊。」

回收商葉先生說:「有一些餐紙盒的話你收回來,雖然東西可以用,可是沒有補助他回收回來再把它做成其他原料不划算,沒有人要收就直接跑到焚化爐裡面去。」那麼這些沒有被回收再製的,回收物,最後到底何去何從?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說:「比較不好的話就掩埋場,如果更不好就被棄置啊。」

擔心染疫疫情底下,大量改用一次性餐具,但從公衛角度來看,真的比較安全嗎,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王姿乃說:「一次性餐具在製造及包裝工廠並非是無菌的環境,而且在運輸及保存放置的場所,不能確保不被汙染。」既然無法保證,這些一次性用品,可以全部循環再利用,甚至不會流入大自然中造成汙染,那不如就從自身做起,少用一次性餐具,就能多點對環境的疼惜。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