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成助力 打破農業看天吃飯限制

蕭雅心 邱顯雄 報導  / 高雄市

過去務農得看天吃飯,但隨著科技進步,導入智慧設備,能穩定農產品質。像是高雄阿蓮區就有棗農打造智慧溫室,定時自動噴肥料,依天氣狀況調控溫濕度、自動消毒,田間管理工作靠一隻手機就能搞定,不僅省時、省工,也能降低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主動營造適合作物的生長環境,維持生產量和品質,打破農業看天吃飯限制,更有信心向國外出擊。

走進果園,顆顆碩大光澤亮麗的棗子掛在樹梢,而田間看不見忙著幹活的人們,因為這裡有科技農夫在幫忙。偵測到氣溫過高,設備就自動啟動,噴灑出細緻水霧,沒多久果園就像籠罩在白霧裡,涼爽達到降溫效果,棗農陳明輝說:「溫度太高的話,它的品質就會不好吃。」而同樣的設備,時間一到也能自動施肥,原本人工要花上2到3小時的工作,現在只要1分鐘就解決。

棗農陳明輝說:「它可以節省至少20倍的肥料,20倍的農藥。」精準地施肥用藥,田間管理全靠一隻手機,在家就能控制,棗農陳明輝說:「設定它的濕度跟溫度,都可以調控。」將適合蜜棗生長的條件數據化後,就能調控出最佳的生產環境,有了智能幫手管理工作,能節省下好幾倍的時間,棗農陳明輝說:「以前的話就沒辦法控制,氣候要怎麼變化,我們會很急忙去應付,現在有一套完整的模式,我們就是把它設定好,它就會照著那個模式走。」

種棗子長達25年的陳明輝打造智慧溫室,運用栽培技術,讓果樹減少極端氣候下面對的衝擊,穩定了品質,更有信心向國外出擊,棗農陳明輝說:「相對的話,農民有一個議價空間,你(貿易)要多少的量都可以提供,品質也是我們可以幫你保持住,價錢就是由農民來說了。」過去務農是被動的看天吃飯,如今善用科技,轉化為主動營造生產環境,穩定作物產量提升品質,打破限制後,收穫的成果更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