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進補!中醫師提醒「4狀況」小心補過頭 分享3食補料理

立冬進補!中醫師提醒「4狀況」小心補過頭 分享3食補料理 | 華視新聞
圖/資料照片

柯芷筠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今(7)日是24節氣的立冬,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民間習俗習慣在這一天進補,希望經過一年的辛勞,在這時得以恢復元氣。不過中醫師黃胤誠提醒,若是冬天進補後,身體出現「4狀況」代表可能是補過頭了。

立冬進補護陽氣 多吃紅肉曬太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此,時節適逢萬物避寒,農作物秋收後到冬日收藏以利來年。中醫也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代表這個時節沒有好好調養身體、養精蓄銳,來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

立冬要補冬的習俗,源於過去傳統農業社會,工作需要大量勞力,因而需要趁這天補充營養恢復體力,但中醫師黃胤誠表示,古書提到「立冬補腎陽」,要特別注意陽氣的維護,除了在食補上利用牛肉、羊肉等紅肉食材來補養氣血,也可以多曬太陽,以增加氣血循環。

吃水餃安耳朵 正確進補不上火

黃胤誠也分享「立冬吃水餃」的習慣,起源於醫聖張仲景任東漢長沙太守期間,發現家鄉冰天雪地,百姓都被寒冷的天氣凍到全身發抖,小朋友甚至還有出現耳朵被凍傷壞死的情形,所以張仲景收集一些溫補的食材,像是羊肉、乾姜、辣椒等,把食材切碎後用面皮包起來,顧護陽氣,吃完除了身體暖和、耳朵凍傷也減少,這就是水餃俗稱「安耳朵」的由來。

不過,黃胤誠也提醒,若是冬天進補後身體發生,「噁心反胃」、「暈眩」、「脹氣」,甚至「拉肚子」的狀況,代表可能補過頭了。黃胤誠指出,現代人的腸胃都比較差,消化運轉不好,造成身體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因此應先從「脾胃」打底,循序漸進,才能讓身體能真正進補。至於補養脾胃的食材,黃胤誠則分享「芡實粥」、「四神湯」、「花生黃豆燉豬腳」,都是常見又容易取得的食補。

九合一選舉看華視>>>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