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戶戲法大觀

張世輔 林漢誠 報導  / 台北市

  隨著華隆案的發展,各種人頭問題也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事實上國內人頭問題由來已久,各種利用人頭的花招,也層出不窮。

  華隆集團販賣國華人壽股票案,以及翁大銘低買高賣土地案,連日來在調查局和司法單位,鍥而不捨的追查下,案情逐漸明朗,正當國人專注華隆案發展的同時,一個存在國內已久,並且普遍流行在各行各業間的「人頭戶」問題,也隨著華隆案案情高漲,再度被端上抬面,成為社會各界熱門的話題。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神速,舉世矚目,不過在相關法令不夠完備,以及民眾普遍缺乏守法觀念的情況下,「人頭戶」有逐漸泛濫的趨勢,在各式各樣的「人頭戶」當中,地下投資公司的違法吸金,可以算是「人頭戶」的開山鼻祖,而其中,又以號稱地下投資公司,龍頭老大的鴻源機構最具代表。在民國七十一年左右,鴻源就透過人頭,在短短幾年內,吸收了二十多萬的投資人,和九百多億元的資金,連立法委員阿布都拉,都曾經是鴻源的「人頭」負責人,由於地下投資公司利用人頭的伎倆五花八門,連許多已經返鄉回大陸的老兵,都被用來冒充人頭,因此使得司法單位不是抓不勝抓,就是缺乏證據,投資大眾只好自認倒楣了,而近來人頭戶氾濫的大本營,已經轉移到熱門的證券市場。

  最近被調查局盯上的股市大戶蘇景垚,涉嫌逃漏稅案,調查局就查覺蘇景垚在七十八年間,買賣股票一千六百多億元,卻申報虧損要求退稅,因此認定蘇景垚可能是人頭戶,背後另有金主。「人頭戶」泛濫的問題,到七十八年財政部恢復課征證所稅的時候,達到鼎盛期,一年內,股市開戶人數就暴漲了三百多萬戶,由於財政部對證所稅課徵設下條件,也就是賣出金額在一千萬元以下可以免稅,因此造成證券業,為了避稅,大量利用人頭的風潮,七十八年富隆證券和大慶證券爆發的人頭案,以及日前順邦證券「亞聚陳」人頭案,都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除了證券市場,土地買賣交易也是許多大財團冒用人頭的試驗場,由於土地法規定,私有農地所有權的承受人,必須為自耕農,因此使得農地買賣充斥「人頭戶」。

  前一陣子,三光惟達集團爆發的「假農夫、真地主」案,就是大企業企圖以農人身分,購買土地,以便進行炒作,獲取暴利,難怪在建築業流行著一句話說,「建設公司可以沒有人、沒有錢,但是不能沒有一張自耕農的身分證」。此外,企業利用關係企業的名義買賣土地,產生帳面上的利潤,也是另一種變人頭的戲法。

  這種俗稱「利益輸送」的把戲,幾乎是企業界經常玩的戲碼,華隆集團的翁有銘、翁大銘在台中西屯土地的買賣,就涉嫌利用人頭進行高價交易,由於華隆案的效應,這幾天又引爆了,政府開放新銀行申請設立中,可能充斥人頭的問題,由於十九家新銀行中的蘭陽銀行,出現多位淡江大學教授鉅額認股的情形,因此引起外界質疑,認為有財團利用人頭達到操縱銀行股份的目的。

  目前,財政部已經聲明,新銀行只要發現有「人頭」認股的情形,就要駁回申請,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財政部是不是可以有效的遏阻財團壟斷,值得進一步觀察,當財團和企業大玩「人頭戶」遊戲的時候,許多個人也透過人頭避稅,最常見的手法就是編造身分證統一編號,申報扶養親屬。

  從五花八門的人頭戶戲法看來,意圖規避稅捐是人頭戶泛濫的主因,跟據經建會資料顯示,一般合法公司的逃漏稅,跟綜合所得稅的逃漏等等,估計高達國民總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也就是等於每年未被課徵的金額,超過了八千億以上,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吳惠林研究員,也從另一種指標,說明國內逃漏稅的嚴重性。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我們的社會到處充斥「人頭」呢?

  會計師張進德和政大教授林全認為,法令和制度的不合理以及不建全,是造成人頭氾濫的主要原因,因此,也只有從法令和制度著手,才能有效遏止人頭的氾濫。目前財政部查緝逃漏稅的行動,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多數民眾都給予肯定和支持,不過,從法令和制度上根本防堵人頭戶,和逃漏稅的氾濫,才是治本之道,另外,民眾也應該珍惜自己的權益,千萬別輕易的把自己賣給別人當人頭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