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影響市場 停滯型通膨拖累經濟增長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美國聯準會三年來首度升息一碼,台灣央行也跟進,十年來首度升息一碼,對市場資金以及產業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一起來了解。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談的議題,其實還是跟通貨膨脹有關,因為通貨膨脹雖然2022年,又有一個烏克蘭戰事,但它絕對還是我們頭頂上面,最大的一朵烏雲。過去一年其實我們看到,從疫情爆發以來供應鏈的中斷,還有航運的堵塞,甚至我們看到物價的上漲,其實本來在2021年底,所謂的升息這個攻勢,就已經存在了,可是新年剛剛過,我們就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看到大宗商品跟糧食的價格往上走,所以通貨膨脹的陰影變得更大,然後在3月17日,首先我們看到FED,終於開了第一槍,3年來他第一次宣布升息1碼,接著3月18日台灣的央行也跟著升息1碼,而且是10年來的第一次升息。

這兩個情況,我們到底要怎麼解讀,首先我要先跟大家講所謂的通貨膨脹,它基本上的來源,當然是來自於物價的感受,其實我們在節目中也談過很多次,現在的烏克蘭戰事看起來撲朔迷離,不知道會怎麼變化,不過大家心裡面的不安,跟避險的情緒越來越強,首先我想回到基本面,先跟大家說一下什麼叫做升息。

首先大家必須知道,包括美國的FED或者台灣的央行,所謂央行其實就是銀行的銀行,也就是說它其實主要是在拆借資金,給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銀行,所謂的升息是以一個,譬如說以美國叫做聯邦基準利率,所以央行在拆借資金,給各個銀行的時候它基本會在基準利率上面加一段的利息,作為他調控,整個市場資金的重點,所謂調控的方式,所謂的貨幣政策的方式就是,當市場過熱資金過多的時候,它會透過升息來收回一些資金讓整個市場能夠比較平穩,反過來說當經濟比較蕭條,看起來有往,經濟衰退的情況走的時候他就會放水把利率往下調,所以過去央行是透過貨幣政策,來調整所謂的市場的經濟狀況。

這一次我們看到烏克蘭戰事因為烏克蘭是東歐的糧倉,因為俄羅斯跟烏克蘭,又是石油跟天然氣的一個大宗出口國所以在一串的,經濟制裁出來之後,我們看到不管是稀有金屬重金屬、大宗商品或者能源的價格拚命地往上走,所以通貨膨脹的壓力就越來越大。當然本來有人預測,台灣的央行因為偏向鴿派,所以應該升息不會那麼強,而事實上現在台灣央行的總裁也曾經說過,台灣如果要升息有三個假設因素第一個,台灣自己本身的通貨膨脹狀況,第二個產業的發展狀況,第三個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的走向,以這三點來看,台灣的產業狀況發展看起來還好,台灣的通貨膨脹,雖然民生必需品有一些調漲,可是好像也沒壓力那麼大。

所以我想最重要還是來自FED,在這一次他的會議裡面特別強調今年還有6次央行的會議,所以代表它可能會調息6次,明年可能會調息3次,2024年才會停止,代表最少有9次的升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台灣的央行就會跟了,到底通貨膨脹未來會怎麼變化,我想基本上,可以分四種場景來看,第一種情況當然是最好的情況,就是說通貨膨脹,真的是一個突發性,暫時性的現象然後被克制了因為升息,經濟增長也沒有掉下來,這是一個最棒的狀況,也是所有的央行現在之所以動作不想太大,一個主要原因,不過因為烏克蘭戰事發生了,而且全世界勞動市場也有缺工的問題,所以這個東西我覺得有點過於樂觀,不大可能形成,第二種情況就是通貨膨脹沒有壓下來,可是經濟增長變得比較微弱,較低經濟增長的一個情況,這種情況其實對於各國來說,也就是他們為什麼非常謹慎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比較有可能發生的一個情況。

但第三種狀況就比較不好了,就是現在大家比較多人擔憂的,所謂停滯性通貨膨脹,也就是通貨膨脹還是很高,可是經濟增長變得越來越慢,這種停滯性通貨膨脹,就會讓大家想起來1970年代全世界碰到停滯型通貨膨脹的時候,其實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最糟糕的一種情況,就是薪資跟物價的螺旋上升,就是說因為物價越來越高,所以很多的勞工要求加薪,可是加薪之後又觸動了廠商提高他產品的價格,就形成一種螺旋式的上升,這種情況其實對於經濟的打擊是最大的。

不管怎麼樣通貨膨脹的陰影,在今年絕對存在,不管以外匯市場來說,股票市場來說存款來說,借款來說甚至保險都會有很大不一樣的,翻轉的情況發生,譬如說你本來手上有美元你會很高興因為FED升息了,可是你如果還沒有買美元,你就會擔心說,現在美元怎麼變得那麼貴,如果你現在去存錢你會很高興因為利息變高了,可是你要借錢的話,你的借貸成本就變得很高,另外股票市場升息的時候,肯定有可能迎來熊市,當然在保險的話,保單你就要盡量選擇浮動性利率的機動型的保單,可能對於你未來的獲利會比較有保障。

總而言之進入2022年,通貨膨脹的陰影看起來欲罷不能,FED跟央行已經開始有動作,我們在今年確實要用比較嚴肅的情況來面對通貨膨脹,可能會帶給我們前所未有遇到的經濟狀況,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通貨膨脹的預測,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