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50淨零排放 國發會時間表可行否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國發會針對2050淨零碳排放,列出了發展進程時間表,不過這麼一大筆9000多億台幣的預算,要從哪裡籌措?還有設定的目標,是否可能達成,其中的三大關卡,又該如何克服?

最近有關全球能源危機之下,從台灣的角度去看台灣在追求脫碳這個過程裡面的努力,3月31日我們很高興看到國發會的主委龔明鑫先生,召開了一個記者會,說明台灣在2050年淨零排放,還有策略總說明的記者會,裡面有幾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就是說,台灣在2040年前,要讓機車還有小客車,達到100%的電動化,另外到2050年,要把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提高到60%,甚至透過再生能源,或者是碳捕存的火力發電,能夠讓對能源的依賴,從現在的97.4%降到6成以下。

這聽起來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不過馬上激起了千層雪,社會上或產業界有很多人批評,看起來是沒有具體的執行方案,裡面各種批評都有,我也不一一贅述。不過最多人說這9千多億的預算怎麼來,聽說很多要來自國營企業,可是國營企業很多是虧錢的,那怎麼做?另外也有人批評說,這不過就是巴黎協議第4條裡面要求的,各國自己去計算它的貢獻度,我想各種批評都有,不過從俄烏戰爭以來,很多人都已經慢慢感覺到,其實能源危機確實迫在眉睫,而且對於很多國家來說,能源或者缺電的問題,已經變成一個躲不過的坎,台灣也是一樣。

3月3日美國代表團來台灣的時候,龐培歐也曾經剛好遇到台灣的大停電,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們也看到台灣斷斷續續都有一些停電的消息傳出來,台灣很多的企業已經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到底台灣在2022年之後,這種停電或者限電的惡夢,會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當然最近幾天,我們也看到左營高鐵站因為東南水泥的一些失誤,造成高鐵大停電,所以經過這段時間,大家已經慢慢感覺到,當你不覺得有缺電危機,安全感很強的時候,你理所當然覺得電永遠都會存在,可是電一旦出現了一些shut down的時候,確實對我們的生活,或者企業的經營,都有很多負面的影響。

拉回台灣,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給國發會一些鼓勵,他願意在這個時候,不管是順應潮流也好,先射箭再畫靶也好,能不能實現也好,最少台灣總算提出了具體的作法去告訴我們時間表,跟他怎麼準備去執行,它的非核家園或者是能源的策略,不過基本上,我們還是要分三個角度來看一看,台灣在解決能源問題的路徑上面,有沒有一些自己應該遇到的問題。

我們先從供給面來看,不管怎麼樣我想大家承認,最近一兩年台灣在缺電這上面,確實給大家很大的壓力,事實上主要的原因,如果認真了解的人都知道,北部曾經有幾個興建電廠的計畫都不幸地暫停,核能因為慢慢要退役,所以台灣在用電的供應上面,當然就有點緩不濟急,所以才有南電北送的話題出現,而南電北送在輸送電的時候,電網就很重要,台灣的電網的負載率很大,所以稍微有一點點出差錯的時候,就會發現有停電的情況發生,這是在供給面的狀況。

在需求面上大家都知道,台灣雖然說半導體是護國產業,不過台灣電子業的一枝獨秀,也造成台灣的用電量非常地大,而在這種需求不停擴增的情況之下,其實電的負荷當然就很重,而台灣的GDP裡面,在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是3.8%,而用電的使用率增長是2.5%,所以用電需求的所得替代率,大概是0.66%左右,所以其實經濟增長跟電能不能穩定地供應,其實也有很重要的互相影響。

第三個其實就是核能,自從俄烏戰爭發生之後,大家開始發現電並不是永遠用不完的,而且依賴度必須要解決,所以歐洲各國也有很多人推出核能要重新再生的情況,甚至舊的能源要加大投資,並不是說要它馬上退場,所以這種核能退場,新能源又跟不上的情況之下,其實各國都碰到了一些問題,最後一點就是說,從這一次俄烏戰爭大家也看到,還有地緣政治的爭奪在裡面,所以將來能源爭奪戰裡面,外交手段能不能搭配,也是面臨一個國家在能源布局裡面,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想不管怎麼樣,從2020年的疫情爆發以來,到通貨膨脹的爆發到俄烏戰爭,大家已經知道能源的急迫感越來越強,更何況今年極端氣候的頻繁出現,巴黎協議的COP26的召開,我想全世界在今年能源的壓力是揮之不去的,我們當然希望國發會提出來這個能源策略能夠執行,而且後面一套一套的策略能夠端出來,對台灣下一個產業的發展當然有幫助,對於老百姓或者人民的安全感,也能夠加重。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