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12:57

觀點》彰顯民主價值的金馬獎 是台灣人的榮耀(林若曇)

觀點》彰顯民主價值的金馬獎 是台灣人的榮耀(林若曇) | 華視新聞
文化部長鄭麗君與傅榆導演於金馬獎典禮上合影(圖片來源:鄭麗君部長臉書)

林若曇  / 台北市

去年在以諷刺台灣早期的黨國政治與官商勾結為主軸的《血觀音》拿下多項金馬獎後,楊雅喆導演在舞台上大喊「沒有人是局外人」;多年前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更是揭開了台灣環境遭到不當開發的事實,這些作品都是堂而皇之的政治議題,最真實、最醜陋也最撼動人心的電影作品。

2018年的金馬獎,不只是新世代導演傅榆以記錄太陽花學運與多項台灣議題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入圍並得獎,以香港的雨傘革命為主軸完成的紀錄片──《傘上:遍地開花》也入圍;這不僅僅是華人電影圈的榮耀,更是台灣人的榮耀,因為轉型正義確實走進了金馬獎,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藝術因普世價值而偉大,過去我在大學內修「西洋藝術史」的通識課程時,課堂教授就曾經提出,撼動人心的作品並不是神話與神祇,也不是王公貴族的肖像或浪漫史,而是人世間最真實也最醜陋的模樣;世人皆苦,當藝術作品能夠將世人之苦完整傳達出來,成為歷史的見證並流傳後世,那才是藝術品最感人的地方。

許多老師都在課堂裡讚譽過杜甫的詩句,因為體現了人間之苦而顯得格外獨特,即使在盛唐沒有受到重視,但也因為見證了大唐的由盛轉衰,成為了文學史上無法動搖的「詩聖」;藝術與政治從來不該是脫鉤的,不論古今中外,不論是文學、音樂、畫作或是舞蹈,藝術品都與當代的歷史緊密連結著,當我們在欣賞藝術品時,也是在回顧當年的種種。

最初金馬獎的設立,說穿了也是中華民國政府為了安撫台灣人並且透過影視作品傳達黨國精神的政治操作;說政治弄髒了金馬獎的人,不僅僅是無知,也是在糟蹋了齊柏林、楊雅喆、傅榆和應亮等人不畏強權與壓力,也要努力透過電影呈現社會真實風貌的決心,政治不會輕易的玷汙藝術品,唯有深入人心的政治才能讓藝術品昇華。

當韓國拍攝了以真實政治事件為主軸的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時,許多台灣人當唱衰台灣的影壇無法製作出同等質量的電影,然而當台灣導演排除萬難製作出來,並且在金馬獎舞台上發表真實想法時,卻被貼上「搗亂」、「不得體」甚至「玷汙金馬獎」的標籤;台灣不是因為缺乏導演、編劇、演員與資源而拍不出《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而是即便拍出來了,也很難真正受到該有的重視。

今年金馬獎頒獎典禮,有中國名人上台時強調「中國台灣」,還有中國嘉賓拒絕上台頒獎,最後還集體缺席會後餐敘;甚至為了表達立場,避免遭到中國政府的肅清與封殺,在微博上發表愛國宣言,許多仰賴中國資源與資金的台灣藝人,也選擇在微博上發表護國宣言。

中國確實贏了不小的面子,但在國際上看見的卻是:台灣影壇包容了中國與香港的電影作品,和台灣電影公平競爭,即使是充滿爭議的政治議題,也不會受到壓迫,而中國藝人卻僅僅只是出席就必須在網路上宣示愛國主張以自保,藝術的普世價值在台灣得到了真正的重視與推崇,而轉型正義也真正迎來了曙光,這是屬於台灣的驕傲與榮耀,中國政府再怎麼強勢,也無法徹底抹滅人心嚮往自由並追尋真相的勇氣與決心。

作者為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畢業後開始在網路上針對時事發表文章,以性別平等、藝術表演與政治等議題為主。

本文經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點此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