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李登輝先生在12年總統任內,推動一系列的憲政改革,包括萬年國會改選、總統直選等等,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台灣民主化。在台灣政治史上,他是首位民選總統,卸任後離開國民黨,化身本土、泛綠的精神領袖,支持者稱他是「台灣之父」,反對者則稱他是「台獨教父」,來看李登輝一生,對台灣民主的影響。
野百合學運代表彭建智(1990.3.21):「我們懷抱青年的理想,希望藉由這次行動,為我們國家改革注入新的生命力,我們深信這是一項愛國民主行動,它會獲得社會各界廣泛支持。」
1990年3月16日,大批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面對這場政府來台以來 第一次的大規模學運,才剛度過國民黨二月政爭的李登輝,隨即接見53位學生代表。
前總統李登輝(1990.3.21):「將來國民大會廢除改組或是怎麼樣,那牽涉到將來憲法的修正以後,才可以有這個問題才會發生。」資深媒體人張慧英:「李登輝就同意召開國是會,他也答應學生盡快讓萬年國會走入歷史。」
3月21日當晚,學生投票決議,隔天撤出中正紀念堂廣場,結束為期六天的野百合學運。李登輝也隨即著手實踐承諾,包括完成正副總統由人民直選,得連任一次的重大修憲案,並且結束萬年國會運作,讓台灣民主化進入全新階段。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當時國民黨的傳統力量,是不贊成總統直接民選的,李先生跟民進黨合作,跟當時反對力量合作,所以共同完成的總統直接民選,總統直接民選當然對台灣民主,當然是跨歷史一大步。」
這時期,兩岸關係有進展,密使暗中斡旋,促成海基海協兩會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李登輝也前往美國康乃爾大學演講,成為台灣第一位訪問美國的在任國家元首。
然而1996年3月,中國在李登輝尋求連任前夕,卻在台海發動一連串軍事演習,意圖武力恫嚇。環保署前署長李應元:「中共那邊是用飛彈,在南北兩端給我們威脅,後來柯林頓總統派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就是李總統對國際情勢有掌握,情資有掌握。」
台灣不受威脅,舉行首次總統直選,4組候選人中,國民黨李登輝、連戰搭檔,民進黨彭明敏、謝長廷組合,以及國民黨出走參選的陳履安、王清峰,和林洋港、郝柏村,最終李連配獲得581萬票,得票率54%,當選第九任正副總統。
前總統李登輝(1996.3.23):「我們要永遠捍衛民主這條大道,在國家面臨危險恫嚇的關鍵時刻,我們完成這次的大選,因為我們深信,這是歷史使命的召喚。」
然而,民主發展的同時,隨著1980年代末期的解嚴、開放黨禁,在李登輝主政期間,地方上有黑道背景的人士,開始投入選舉,利用民代或地方首長等公職漂白,謀求保護傘,並累積財富權力,黑金政治與地方派系迅速成形,多起議會暴力,甚至是刑事案件,讓社會對國民黨失去信心。
政治專欄作家吳崑玉:「這種威權的黨國體制呢,它崩潰了,(李登輝)他沒有辦法,也沒有這能力去重建一個控制系統,他只有向這個政治現實妥協,當鄭太吉這個案子爆發以後,大家也警覺到黑金政治的嚴重性。」
結束12年執政,與民進黨陳水扁交接,完成首度政黨輪替,李登輝卸任之後,依然心繫國家,2001年8月,台灣團結聯盟成立,奉他為精神領袖,2004年他出席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宣示捍衛家園的決心。
台綜院董事長黃輝珍:「登輝先生領導智慧,除了堅定信念和信仰之外,還有一個領導的藝術非常高妙,就是平衡。」台灣在驚濤駭浪中完成民主化拼圖,《時代》雜誌稱呼李登輝為民主先生,國際社會也以「寧靜革命」,給予他最高的讚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