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敏 蕭若華 羅益民 報導 / 新北市
近幾年來,政府和一些民間的學術團體,對於保存和維護古蹟的工作,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但是也由於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經常使得古蹟維修的工作,遭遇困難,本單元三峽民權老街,這條老街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三級古蹟,閩南式的建築充份代表早期台灣的風土和民情風貌,但是民權老街卻也因為年久失修,加上古蹟改建維修工作的緩慢,使得這條街上的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
在喧囂吵鬧聲中映入眼前的街景,彷彿帶著現代人穿越時空,回到八十年前台灣的日據時代,這裡是台北縣三峽鎮的民權街,略帶曲折綿延一百多公尺的民權老街,是典型的長條型市街。民國前後由於三峽居民組織地方義軍,抵抗日本人的統治,三峽鎮曾經遭到日軍焚莊報復,一直到民國五年,有鑑於三峽地區是淡水河流域,樟腦、茶葉和染整織布集散地,於是日本人、漢人就在民權街現址設立洋行店鋪,用來統籌鄰近產業的收購、批發、買賣等相關經濟活動。
在傳統住商合一的使用型態上,老街上的古厝兼具有商場店面的豪華,和一般住家的實用性,連續紅磚拱廊是日本人,引進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理念,在商店招牌字號的周圍有精美的泥塑浮雕,拱廊下頭俗稱亭仔腳的騎樓,是白天做買賣,晚上居民乘涼、聊天,人際互動的地方,正面的木門底座加高三十公分,兩邊是可以拆卸的門面,走進門內第一進是店面,通常是會客或洽談交易的辦公室,第二進是飯廳,和子女房間,第二進以後則是存放物品的地方,而在一二進之間則有樓梯通上閣樓,有的二層樓、有的三層樓則是家長居住的主臥室,樓層的多寡則代表這家人的人丁興旺與否,同時也顯示這家人的家庭財富。
在豪華的紅磚拱廊的後面,連接的則是由泥土和稻草添加石灰、黑糖和在一起,做成土角堆砌而成的土角牆,就是這些古意盎然的聚落型街室,和古老的建築技術,於是三峽老街在兩年前經由學者專家的推薦,評定為三級古蹟。
但是就因為建築物的結構和建材古老,長條型古街上的房屋經不住歲月的侵蝕,已經開始凋零,土角牆一層一層的剝落,紅瓦一片一片的破碎,房屋的橫樑和柱子已經被白蟻啃的腐朽不堪,現有的一百零七棟古厝幾乎每一戶都顯得破舊,而搖搖欲墜。
五月二號晚上十點鐘,民權街號的隨意理髮廳就一聲咋響之後,整棟房子塌陷下來,剛為鄰居理完頭髮的塗茂清夫婦,頓時感到天昏地暗,身陷在殘垣斷壁的土堆中,幸好客廳中的五斗櫃頂住,才能夠從一片廢墟中爬出來死裡逃生,回憶當天晚上措手不及的意外,至今塗太太仍然心有餘悸。
房屋倒塌之後塗家所有的家電,生活用品目前都還埋在瓦礫中,不過因為房子坍塌下來時也使得隔壁的土角牆大幅度傾斜,所以一直都不敢去清理,恐怕稍有不慎會引起骨牌效應拖垮其他的古厝。根據統計民權老街目前全毀的房屋共有七棟,所剩的一百戶房屋中有百分之九十,也都成為危險建築,但是由於被指定為三級古蹟,法令限制居民擅自改建、修護,所以引起街坊鄰居強烈的反彈。
古蹟的保存與生命的維護,於是成為理想與現實相互衝突的焦點,如果再加上政府行政程序上的拖延,難怪居民的反彈更為強烈,民權老街自從八十年十月份,被列為三級古蹟之後一年半以來,主管三級古蹟維護工作的台北縣政府,卻始終提不出具體的維修計劃,不過根據縣政府的解釋,確實也反應出目前在地方財政拮据的條件下,古蹟維護工作確實面臨相當大的困難。
長福橋下昔日繁華的船運碼頭,如今只見岸邊楊柳倒影,三峽溪畔的拱橋上車來車往交通繁忙依舊,歷史悠久的清水祖師廟仍然香火鼎盛,但是位在三峽溪畔的民權老街,卻正面臨文化保存與文明發展的抉擇,我們在努力維護文化古蹟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對老街古厝裡,居民的生命安全深加思考,讓三峽老街的住戶面對何去何從的抉擇中,找到可行的方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