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地平線-地層下陷危機之二

張世輔 羅益民 報導  / 屏東縣

  南部地層下陷、海水入侵造成國土損失和民眾災害,的確令人怵目驚心,而地層下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法魚塭、超抽地下水所致,根據統計,目前全國地下水井有四十五萬口,而其中近九成都是非法開挖,分布在西南沿海一帶地層下陷區的就有十九萬口,抽水量是再二十三億立方公尺,數量非常地驚人。這麼嚴重的問題,到底為什麼一直不能解決?政府為什麼不能取締?而民眾又該如何因應呢?

  車子行進西南沿海一帶,望眼所見,盡是二十四小時不分晝夜打水的魚塭田,六十年代以來,養殖漁業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而快速成長,對繁榮農村經濟貢獻良多,不過大量抽取地下水,也使得養殖業成為國土流失的「頭號殺手」,十多年來,台灣的地平線就在不停拍打的水花中逐漸消失。

  周景發夫婦在佳冬鄉從事養殖業已經十多年了,從早期的虱目魚、鰻魚到現在草蝦的養殖,他們夫婦都嘗試過,民國七十七年,國內草蝦發生病變,雖然對他們造成不小的打擊,不過現在混養鹹水石斑魚,獲利還是不錯。由於這一帶東北季風強勁,不適宜耕種,周景發夫婦才轉作利潤較高的養殖業,周太太說這幾年養殖業風險大,其中甘苦外人是很難理解的。當外界將地層下陷的禍首指向他們時,周景發夫婦十分不服氣,他們認為要怪應該怪,早期政府沒有做好養殖業的輔導與管理工作,今天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他們也是受害者。

  事實上,政府相關單位早就意識到超抽地下水的嚴重性,省政府並在七十三年和七十五年,先後成立了督導小組進行取締,不過一轉眼十年過去了,非法超抽地下水依舊存在,地層也不斷下陷,主管機關實在難辭其咎,以屏東縣來說,從民國七十六年至今,取締非法魚塭的案件,不超過二十件。在漁政單位鼓勵和水利單位的姑息下,國內養殖業的戶數直線成長,目前已經超過三萬戶,養殖面積七萬多公頃,不過絕大多數都是非法抽用地下水進行養殖,以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區為例,地下水井有19萬口,其中違法的水井就有17萬口,佔89.18%,數量十分驚人,至於地層下陷的面積已廣達一千平方公里,累積最大下陷量是2.7公尺,地點位於屏東的林邊鄉。

  此外,部分養殖戶任意變更使用農地,侵占公有土地和私自偷電進行養殖,更是不勝枚舉,位於屏東縣北勢寮山腰的這片農地,就被業者非法變更為魚塭,業者不但違法超抽地下水,更私接水管將海水引入養殖草蝦,一年六百萬元的利潤,的確非常誘人,不過卻造成北勢寮地下水和土壤的嚴重鹹化,現在已人去屋空,殘局令人擔憂。

  深受海水倒灌之苦的林邊國中,從民國六十五年學校成立以來,已經下陷兩公尺,每年仍以五公分的速度下沉,校長宋招祿表示,這麼多年來,他只看到政府花大錢築工程來防堵水患,卻始終拿不出一套有效的辦法,徹底解決地層下陷的問題。

  從統計數字上來看,政府一年花在防災建設的費用是760億,而養殖的年效益卻只有45億,兩相比較不難發現,民眾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有多高了,而這些都是納稅人的錢。延宕多年的老問題,到底要如何解決呢?關鍵恐怕還是在於,政府政策的落實和民眾配合的意願,今年經濟部會同農委會,又擬訂了一套防治地層下陷的對策,希望從輔導和取締雙管齊下,來打這場國土保衛戰,首先在輔導養殖戶方面,農委會已經在全國沿海規劃出五十個養殖區,計劃將非法養殖一併納入輔導管理。

  其中推廣循環水的使用,是農委會用來減少超抽地下水的第一方案,目前全國已經有四百個示範戶,住在雲林的曾傑鴻,以這套簡易的循環水系統,在4.5公頃的魚塭養鰻,效果十分良好,他在九個魚塭中挑一個做為淨化池,淨化池經過放養的自然處理後,池水就可以分送其他八個池使用。曾傑鴻說這套方法不但省水、省電,還可以減少鰻魚病變,值得有一公頃魚塭的養殖戶採用。此外,農委會也透過水產試驗所,進行室內超高密度的機械式養殖,以這一套循環水養殖系統為例,二十多坪的廠房,完全採自動化操作,不但省水、省電、省人力,更不受天氣的影響,可年產鰻魚五萬條,利潤相當大,不過初期成本較高,因此適合大規模養殖業者使用。除了內陸養殖,發展近海箱網養殖也是解決超抽地下水的良方,目前許多國家已經證實,近海養殖的優越性,值得國內積極開發。

  在徹底取締非法魚塭方面,初期先配合農委會的輔導進行宣導,鼓勵民眾減少超抽地下水,最快在十月以後,將配合新組成的取締大隊,到各縣市進行強力取締。的確,政府在落實政策和執行公權力的時候,往往有「說多做少」的毛病,因此,十多年來這場國土保衛戰,始終打的很辛苦,未來,有關單位是否能真的擺脫姑息和茍且的態度,齊心挽救我們逐漸消失的地平線,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