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邦 報導 / 嘉義縣
道路工程把關弊端連連,這一次就連國立嘉義大學的檢驗室也被捲入可能被買通作假報告,不過學校的主任秘書陳清田第一時間也出面澄清否認,同時也公開檢驗室,他說檢驗過程通常分成兩大關,其中包商要買通的最關鍵點,就在於瀝青的黏稠度,跟混料配方夠不夠,因為只要搞定這兩個合格點,就等於拿到了通行證。
國立嘉義大學的木工與材料試驗場,實驗裡頭這一盆一盆的瀝青都是不同廠商送來準備化驗的,工作人員仔細的把瀝青倒出,先過濾再分類,最後在分解出柏油跟土石,校方首度公開這些過程就是要澄清,沒有跟包商勾結造假報告。
這些過濾儀器就是要分析篩檢瀝青材質的,整個檢測一共分為兩大關卡:第一關是樣本送驗、第二關是鑽心取樣,分別從瀝青混凝土厚度、瀝青粒料配方、瀝青含油量(黏稠度),這三點來驗而最容易查出包商有沒有偷工減料的關鍵處,就是粒料配方有沒有用回收品,還有瀝青含油量比例夠不夠。
簡單來說配方如果大量使用回收品就是不純,所以馬路會禁不起重車壓過含油量不足就會不夠黏,所以下雨就會破洞,但如果每一個檢驗機關都能嚴格把關,不讓偷工包商有機可趁,讓台灣也就不會出現這麼多爛馬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