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新聞】莫拉克重創家園 災民的重建之路

陳璽鈞 報導  / 高雄市

10年前,莫拉克颱風重創高雄,除了甲仙區的小林村遭滅村,那瑪夏也損失慘重。其中「南沙魯」是受創最嚴重的災區,部落遭土石流侵襲,受損房屋有20多棟,26人不幸罹難,風災後,那瑪夏許多區域被畫為危險居住地,許多族人被迫搬到山下杉林區的永久屋居住。但有了房子,卻還得面臨就業機會匱乏,文化衝擊不適應的難題,災民們如何重新站起?山上的家還能回得去嗎?

莫拉克肆虐南台灣,高雄山區滿目瘡痍,翠綠山林被洪水吞噬,眼前盡是坍塌的道路斷橋,還有遭土石淹沒、沖毀的房舍。

記者陳璽鈞:「重回莫拉克風災重災區,記者旁邊這一條就是楠梓仙溪,當年因為河水暴漲加上山崩土石流,小林村因此遭到掩埋,不過再往上游走,還有那瑪夏區的3個部落,當年也造成了不少傷亡。」

通往部落的路上堆滿土石,村落一片殘破,南沙魯總計有20多棟房屋受損,26人不幸罹難。災後,政府將南沙魯劃為危險居住地,要求遷村。多數族人遷住山下的杉林大愛園區,山上也從原本160戶,消減剩10多戶人家。

高雄南沙魯里居民李長榮說,「他把我們丟到杉林,你看還要過一個區甲仙區,你說原住民,把你丟到沒有地方住沒有地,你一定沒有辦法生存。」

高雄南沙魯居民李惠民也說,「不管怎麼樣,要先守住我們自己住的地方,尤其是我們自己的這個土地,因為即便你沒有房子,,你有土地,你都還可以生活,永久屋住在那個地方,除了房子還是房子,你就會變相很辛苦去找這個就業工作機會。」

2009年11月開工,隔年2月就落成的大愛園區,規畫安置那瑪夏、小林村還有桃源、六龜等地,共1千多戶災民,並且協助就業,但10年過去,大家都好嗎?

38歲的溫雅玲是桃源區的災民,住在大愛村不比從前在山上,能自給自足,生活習慣和文化衝擊也得重新適應,而讓居民擔憂的還有居住安全。牆壁的裂縫越來越大,甚至能塞入厚度有0.3公分的50元硬幣;另外,好幾戶人家的流理台也不堪使用,生活環境不如預期,加上人口外移,大愛村漸漸凋零,不僅曾傳出災民輕生,更成了治安死角。

2009年底,高雄災區10多個村落,曾號召上百位村民上街遊行,要求災後重建,不能只由政府和專家主導,也要容納村民的聲音。10年後,我們聽到了同樣的省思與檢討。重建過程,僵化的政策和缺乏溝通,抹煞了外界的好意,造成部落四分五裂,也成了許多災民10年來最大的遺憾。

嘗過驟失親人與家園的痛,走過坎坷與崎嶇的重建之路,他們對山林的嚮往和對原鄉的記憶,從不曾拋下或遺忘。也許山上的家很遠,艱巨的挑戰還在眼前,但只要不放棄,漂泊的部落,終將走出新路找到希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