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種瀛 林品鑫 報導 / 台中市
本土新增個案迅速增加,醫師認為,依照疫情規模增長的速度,這星期單日確診破千的機率非常大,未來半年內,恐怕會跟病毒形成拉鋸戰,雖然政府計畫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但是和國外相比,台灣目前還缺乏妥善相關配套措施,未來該怎麼做?台灣醫療體系能不能負荷?醫界目前正積極思考對策。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升溫,昨(13)日單日新增744例,還創本土2年來新高,兒童急診醫師謝宗學認為,疫情擴展速度超過預期,這星期單日新增確診恐怕會破千,而國外放任疫情升溫,約2個月達到高峰,台灣社區防禦相對較強,要花更多時間才達到高峰。
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說:「我們的高峰大概再一兩個月會達到,因為你參考國外的經驗,也都是這個樣子,如果我們的防疫措施不變的話,我們的高峰大概再一兩個月就會到來。」醫師認為,隨著確診數字攀升,無症狀和輕症在家休養,和病毒共存勢在必行,但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認為,這需要相關配套措施,拿現階段台灣與英國比較,英國製作幾十萬字的共存指引,台灣還在開會討論;英國有高疫苗接種率和感染後群體免疫,台灣還沒達到;英國已經準備好500萬人份完整抗病毒藥物,台灣還在準備快篩;只有就醫方便這一點,台灣完勝,但以目前台灣醫療量能,未來疫情嚴峻時,真的有辦法負荷嗎?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台灣現在目前來講就是,應該要把藥物備齊,這個藥物不是說每一個人得症就需要,如何能夠來運用這些藥物,大部分輕症的人,其實他事實上可以自動康復的。」如果未來要和病毒共存,醫界認為,當務之急當然是國人趕緊打第3劑,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疫,並習慣和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才能慢慢回歸疫情前的生活。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