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每年的6月7日是WHO訂定的世界食品安全日,回顧今年上半年,國內也出現好幾起重大的食安事件,從好市多連鎖賣場,查出冷凍莓果A肝病毒,到日本進口草莓的農藥爭議,以及預告開放加拿大全月齡的牛肉,都引起部分民眾的擔憂,但為了替食安把關,有一群人默默付出,那就是第一線的稽查人員,從邊境到後市場,如何揪出問題產品,讓民眾吃得安心?來看FOCUS專題,帶您直擊稽查現場。
守護食安第一線,直擊稽查員突襲現場,寒冷、危險,髒亂環境稽查員使命必達,進口莓果爆A肝病毒邊境外難尋感染源,冷凍莓果A肝風暴專家籲留意低溫食品,又有重大的食安事件爆發,稽查人員第一時間,穿上背心帶上裝備立刻出發。
荒郊野外,路愈走愈偏遠,但稽查人員不能遲疑,必須和時間賽跑,務必要在問題食品流入市面之前,全數攔截,這就是站在食安稽查第一線的人員,經常要面對的工作日常,再惡劣的環境,都得要完成任務,因為只要一個疏失,造成食安漏洞,就是對民眾健康的危害。
防寒外套、稽查文件、錄音筆相機,還有採樣冰桶及磅秤,這些都是要出動稽查的基本配備,對身形嬌小的稽查員柑梅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但最大的挑戰,卻是要面對未知的風險,同樣身為食藥署稽查人員的珮旻,也曾經在稽查過程中,遇到令她難忘的場面。
即使再累再艱難都必須使命必達,像是今年好市多陸續爆發冷凍莓果,驗出A肝病毒,其中第一件就是三月底在邊境查驗時發現,接著四月份又在市面上及邊境,抽驗到不同批次或品項的問題莓果,雖然外界有部分質疑,食藥署的查緝行動是否慢半拍,但對於第一線的稽查人員來說,只要查到一樣努力就沒有白費。
進口冷凍莓果的A肝病毒風暴,究竟從何而來,直到目前食藥署都還在努力找原因,因為A型肝炎病毒,並不屬於冷凍莓果的常態性抽驗項目,必須靠稽查員提高警覺,主動加強查驗。
驗出A肝病毒的三項冷凍莓果產品,來自三個不同的產地國,有智利美國和墨西哥,在好市多提出的800多頁調查報告中,包括原料採收方式水質監測人員健康管理,原料驗收產品製造流程成品檢驗保存與運輸,一共7大環節。
但毒物科專家直言,要找出真正的汙染源確實相當困難,從這次的冷凍莓果A肝病毒事件,也不禁讓人擔心,進口食品是否還有類似的食安漏洞,顏宗海建議民眾,可以多留意來自同一個產地的低溫食品,除了靠主管機關的邊境和市場查核,食品專家也建議,進口產品的輸入廠商及販售通路商,都可以加入把關的行列,主動抽驗及早發現,替民眾吃的安全建立更嚴密的防護網。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