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矽谷教父漢尼斯:別浪費危機,疫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遠見/矽谷教父漢尼斯:別浪費危機,疫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 華視新聞

文╱林讓均  / 台北市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或許,你曾這麼問過自己。但在新冠疫後時代,你的答案是否跟疫前大不相同?

在疫情爆發後的200多個日子以來,截至截稿日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已破1500萬人,死亡人數更上看70萬大關。這場21世紀以來最慘的疫情,已改變許多人的價值觀,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危機領導三大要務〉察覺需求、具同理心與勇氣

危難之中,領導人的角色更為舉足輕重。對此,曾是任期最長、達16年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校長漢尼斯(John L. Hennessy)接受《遠見》獨家視訊專訪就有感而發:「危機時刻的領導人,要體認自己有三大要務!」

第一,要有察覺,即是看到你所服務的社區與人民的需求,並將其利益置於優先。

第二,要能同理,為那些可能有家庭成員被感染、在疫情中失去工作……等處於危機中的人們,設身處地著想。

第三,要有勇氣,也就是要有擔當地擋在人們面前,給眾人希望,並激勵大家度過難關、邁向美好的明天。

擁有「矽谷教父」美譽的漢尼斯,自己曾創業,也輔導過許多矽谷科技大咖,舉凡雅虎與Google的創辦人,都是他的門生。而他自己,至今仍在Google母公司Alphabet擔任董事長。

近年,他著有《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Leading Matters)暢銷書,就連新北市長侯友宜等政治人物都奉為領導圭臬,並指引人生。

今年68歲、2016年結束校長生涯的漢尼斯,在剛過去的學期,仍在史丹佛大學開線上課程:動盪時代的領導力( leadership in turbulent times),核心內容就是上述三大領導要務。

而疫情,正是展現領導人能力的最佳時機,然而,最受漢尼斯稱許的領導人,並不是政治人物,而是全球的公衛與醫療體系!其中,唯一被他點名的,就是美國的公衛權威、白宮防疫小組負責人佛奇(Anthony Fauci)。

「此次疫情中,佛奇是真的能帶給我們希望的人!」漢尼斯說,佛奇的談話總有科學根據,並且真誠面對民眾,只說知道的,不懂的也會坦承說不知道。

領導必修四大學分〉同理心、提出願景、說好故事、學合作

此外,漢尼斯更進一步詮釋出他認為領導人四大必修學分。

首先,同理心(empathy)仍是核心。

漢尼斯指出,美國社會此刻面臨兩大問題,一個是疫情肆虐、另一是種族歧視。後者正是因為美國當權者對少數族裔長期缺乏同理心,而妨礙了社會正義。而這連最該扶貧濟弱的公衛與醫療體系,也充滿了種族歧視。

拿「藥物成癮」來說,鴉片類藥物濫用較常發生在白人社群,而古柯鹼氾濫則常見於黑人社群。但是,美國醫療體系卻傾向給前者額外的醫療資源來矯治,處理後者,則往往是「把更多黑人送入監牢。」

「人們常疑惑,為何非裔美國人容易犯罪?染疫與死亡機率也較高?或許問題本身就反映答案,」漢尼斯說,這也反映出非裔美國人長期缺乏足夠的、公平的司法與公衛資源……等社會不公義的沉痾。

「沒同理心,是無法發現問題的!」漢尼斯指出,儘管我們不是那些受苦的人,但也得意識到問題、理解對方的處境與想法。所以「傾聽」就是建立同理心的第一步。

第二個關鍵學分,則是「遠見」(vision)。他表示,領導人的遠見能勾勒群體目標,並讓成員看見願景、往前邁進。

尤其在全球疫情看不到盡頭的此刻,領導人必須以遠見帶領大家走出困局,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世界。

第三,是說故事的能力,這是指領導人對內溝通願景、對外展現價值的本事。

談到這裡,他發現許多國家(如台灣)防疫有成,等於多了說故事的資本,很有機會向國際社會說個好故事,彰顯台灣價值,「當然,對外溝通之前,內部要先有清楚的共識與凝聚力!」

第四個學分,是學會合作。

漢尼斯表示,事情愈難,愈無法單槍匹馬解決問題,而必須集結團隊力量,並仰賴跨領域的專業。

他說,此次醫界就展現空前大合作,甚至有醫生從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灣區,飛越整個美國到東岸疫情重災區的紐約,冒著風險去救治病患。

領導者想整合各方力量,進行合作,首先得確認目標,並預先讓所有成員了解可能獲致的成果。如此,將能有效降低合作阻力、令人願意朝著同一目標努力。

動搖矽谷兩大關鍵〉金主更保守、錯誤政策讓人才流失

漢尼斯曾創辦兩家矽谷知名公司:美普思科技(MIPS Technologies)與創銳訊(Atheros Communications),後者還以31億美元高價被全球晶片龍頭高通併購。

疫情之後,矽谷的「科技新創搖籃」地位是否被撼動?他的答案是肯定的。

「疫情將徹底顛覆了大家對工作的認知!」漢尼斯觀察,愈來愈多公司像臉書一樣,漸進式導入遠距工作模式,可預見的是,人們將不會只為了讓一群人聚在一起工作,就建立一個實體據點,「未來(舊金山)灣區的房地價可能不會這麼貴,交通也不會這麼塞了!」

然而,這樣的發展,看似降低了創業者的成本,但並沒因而降低創業的門檻,「因為金主也變保守了!」

他解釋,疫情促使大咖投資人重新檢視手上籌碼;再加上,過去矽谷為全球創投聚集地,連結了來自全世界的資金與人才,以往,新創者能在矽谷面對面地接觸人才、連結人脈、尋找金主。然而,遠距工作讓這些創業者少了許多與金主、人才「見面三分情」的機會,一旦沒有明確價值主張、獲利模式,恐怕很難吸引人。

這位在位16年、任期為一般美國校長兩倍的名校校長,最擔心的還在於「人才流失」,特別在川普政府緊縮外國留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簽證的此時。

就以史丹佛的研究生來說,中國是外國學生的最大來源,這些留學生通常來自中國頂尖大學,畢業後多數會留在美國,成為產業的中流砥柱。

「矽谷的創新成功,在於能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人才!」他憂心指出,川普若持續限縮移民與留學生,對美國高教體系,甚至對包括科技業在內的各種產業生態,都會帶來長期衝擊。

看來創業、就業環境正逢巨變,難道2020年的畢業生真的是「史上最慘新鮮人」?

「哪個時代沒有挑戰?總是有人活得很好啊!」25歲擔任史丹佛大學助理教授、47歲就接下史丹佛大學營運長大位的漢尼斯,對年輕人的潛力充滿信心。

他細數佩吉、布林(皆為Google創辦人)和馬克祖克柏(臉書創辦人)都是年紀輕輕就創業,也不約而同從外部引進執行長,但這些新創事業之所以快速躍進,主因不是那些資深經理人的經驗,而是年輕創辦人的願景。

給畢業生三個建議〉保持彈性、做好準備、踏出第一步

「不要覺得你最慘,」這位喜歡和學生打成一片的大家長,詼諧一笑,給了2020畢業生三個建議:保持彈性、做好準備、踏出第一步。

「人生要有彈性,這樣就算掉下去,也才有能力彈回來!」他表示,多數人的生涯規劃都被疫情打亂,正因如此,才有機會拆掉身上的框架與標籤,重新省思自我定位:「我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然而,不管選擇走哪一條路,做好準備才能提高勝率;最後,成功的不變真理就是行動,踏出第一步才有機會。

「千萬不要白白浪費了一場危機!」漢尼斯提醒,不要只想「度過」危機,應該努力為下一場挑戰做好準備,並在疫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新聞來源:遠見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