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深入社子島 揭開不願面對的真相

遠見/深入社子島 揭開不願面對的真相 | 華視新聞

文/彭杏珠 攝影/陳之俊  / 台北市

40年前,它是美麗家園;40年後,它是全國最大垃圾島。 禁建50年的社子島,成了台北市「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一場半世紀前的颱風,讓社子島停滯不前、亂象叢生。

12位台北市長都難以解決,儘管現任市長柯文哲正推動「生態社子島」,同樣面臨困境,為什麼? 《遠見》團隊深入社子島,直擊外界從未看過的真相……

一座6米高、9公里長的堤防,隔出「一個城市、兩個世界」。

站在台北市社子島的島頭公園,往左看是淡水河與觀音山,往右則是綿延的大屯、七星山脈,以及遼闊的關渡平原,全台唯一兩河交會的美景盡收眼簾。

但往堤內一看,景致丕變,鐵皮屋林立,高低錯落的生鏽儲油槽、五顏六色的油桶張揚地矗立著,「這是有機溶劑分裝場,社子島九成九是違章,」當地居民楊凱(化名)說。

酷熱的夏日午後,年輕人正玩著水上滑板,享受水花飛濺的清涼暢快,卻渾然不知一股廢水正蓄勢待發排向大河。楊凱指著社子島抽水站閘門內的黑水說,工廠的水積放在這裡,直接流入基隆河。

河兩岸城市發展易位,蘆洲、社子島角色互換

任誰也想不到,40年前的社子島是座美麗家園。72歲楊先生說,當時社子島栽種的青菜,仿如覆蓋大地的綠色棉被,台北人都搶著買;63歲陳先生則回想兒時,河水清澈見底,輕易就能抓到鰻魚、蝦子、螃蟹;55歲葉小姐記憶中的故鄉美不勝收,堪比陽明山。

他們遙想的故鄉,正如同音樂人黃大軍創作的社子島之歌《心內的鑽石》(台語),只是,這顆鑽石在1970年7月4日,經濟部一道「禁建、禁開發」命令下,牢牢被禁錮在「時間」監獄中,停滯後退。

登上116公尺高的北投焚化爐景觀台看淡水河兩岸城市的發展,一目瞭然。河的左側,整齊的街廓、高聳的大樓在河濱綠地的襯托下,煥發出現代城市風貌,右側則是被綠色、白色鐵皮屋覆蓋的大地。

全台唯一兩河(淡水河、基隆河)交會的社子島,當地居民自嘲社子島是「有美景沒美命」。

「很多人常誤以為左側才是台北市,其實那裡是市地重劃後的新北市三重、蘆洲,右側才是台北市社子島。」喬大地產執行副總郭國哲一語道出,兩個城市角色易位。

當天色漸暗,三重、蘆洲一帶星火點點,照亮夜空;外型似「鴨頭」的社子島卻一片漆黑,稀少微弱的燈光,映射出它的現況與未來。

騎鐵馬、親水不算造訪社子島,走入違章林立的堤內才是真實面貌

很多人都聽過社子島,卻從未踏進去過一步;即便去過,九成九是到堤防、岸邊,愜意地騎自行車、玩水上活動……但這裡並非社子島。

位於台北市延平北路七至九段一帶,約莫12個中正紀念堂大的社子島,幅員包括福安、富洲兩里,對外聯繫,僅靠延平北路與防汛道路。從延平北路六段底往左急轉,迎面而來的是兩座隆隆作響的土資場(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再右轉100度拐入防汛道路,才真正進入社子島。沿路違章工廠連綿不斷,後面才是住宅聚落,外人穿堂弄巷,宛如進入迷魂陣。

社子島堤防自行車道常見民眾愜意騎單車,但鏡頭轉到堤內景致丕變,鐵皮屋林立,生鏽的儲油槽、五顏六色的油桶張揚地橫躺著。堤防自行車道常見民眾愜意騎單車,但鏡頭轉到堤內景致丕變,鐵皮屋林立,生鏽的儲油槽、五顏六色的油桶張 揚地橫躺著。

2017年,就任富安國小校長的許政智,想騎自行車了解環境,常因巷弄沒有路標而迷路。他繞了一整個月,還是搞不清楚社子島,至今都不敢輕易獨行。

真相1〉堤防就是矮人一截,社子島成台北市的洪水停車場

外界看不清、摸不透的,正是台北市政府、居民不願意面對的真相。社子島之歌《台北尚水的庄腳所在》作詞者陳文煌一言以蔽之,社子島「美景沒美命」,是一再被政府犧牲的小島。

1963年9月10日,葛樂禮颱風肆虐全台,大台北地區泡在水裡三天三夜,社子島的悲慘歲月,從此拉開序幕。

1967年,內政部將這裡設定為滯洪區;1970年,經濟部再將社子島列為洪泛區,禁止建設與開發。

社子島形同化外之地,是唯一不在台北防洪計畫內的區域,直到1973年,才有自己第一座2.5公尺的防潮堤,但高度永遠比台北市的堤防矮一大截。1982年,連淡水河對岸的三重、蘆洲堤防都達200年防洪標準(9.65公尺)了,政府仍無視社子島的權益,經居民抗爭,勉強同意以20年防洪標準修築,並強調不得再加高,1997年,才迎來6公尺高的堤防,並沿用至今。

從此,社子島成為「台北市堤防外、社子島堤防內」的孤島,但悲慘命運並未就此劃上休止符。

1986年3月間,政府再次想犧牲社子島,計劃蓋水閘門,以連接渡頭堤防與社子島堤防。當時政府的計畫是,當颱風、洪水來襲,先以廣播通知避難,再關閉水閘門,將社子島當成行水區,但島民擔心的是,大水一來,就算接獲通知,也來不及逃難。

於是,當時的福安里里長楊明照帶領居民抗爭,才逼得政府讓步。後來卻在台北市堤防與社子島分界處,將路面填高成雙斜坡。如今,從延平北路六段轉進七段或防汛道路時,高低落差,突兀可見。「50年來,社子島就是台北市的洪水停車場,政府犧牲社子島,保護台北市民,但社子島人也是台北人啊!」今年72歲的楊明照感慨萬千。

真相2〉沃土往外挖、廢棄物往內倒,社子島成大台北垃圾場

這座孤島,不但身負保護台北的重責大任,還提供一半以上砂石來源。1970年代,淡水河岸邊聚集20幾家抽砂場,台北的華廈豪宅、公共建設所用的砂石,不少來自社子島。

隨著台北快速發展、大興土木,砂石場24小時違規超抽,卡車不分晝夜進出、遺留大量濕砂,造成滿地泥濘,還導致地層下陷,至今仍清楚可見房子的一樓變成地下室,尤其在延平北路八段、九段一帶,地基不斷被墊高,入家門還得跨上幾個階梯,沒錢整修的舊宅,形同大雨過後的「蓄水池」。

楊明照氣憤地說,砂石場拿走土資,將汙染留在島內,挖空的土地也不知埋進什麼東西。在里民不斷陳情下,直至1990年代,砂石場才逐漸消失,但對土地的傷害已難回復。

當員山子分洪道在2005年完工,有效降低基隆河水位後,很多地方不再受洪患之苦,社子島稍微卸下保護台北市的重擔。豈知這幾年,又淪為接收雙北廢棄物的垃圾島。

「禁建、禁開發、被堤防包圍」的社子島,被居民稱為「無政府」的三不管地帶,陸續吸引汙染產業、嫌惡設施進駐,如電鍍業、資源回收場(垃圾場)、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土資場)、廢棄物處理場。

舉凡外縣市不要的,全往這裡丟,一位工廠老闆坦承,土地便宜又沒人管,廢水直接排入基隆河、淡水河。他指著工廠前的馬路說,200公尺內,就有4家大型資源回收場,多到嚇死人。

多年來,業者還以每部車1000元的代價承租土地,挖走菜園的沃土,作為大廈花圃、公共建設的花土,再回填廢棄物覆蓋水泥,兩頭賺錢。至今巷弄內仍可見高於水平線的農地裸露出磚頭、水泥塊等廢棄物殘影。楊明照當里長時,就看過農業單位的報告,「真的很怵目驚心,土壤被嚴重汙染成紅色。」

富洲里里長陳惠民訴說雙北的垃圾流浪史,近3至5年間,垃圾一路從新莊、樹林、五股來到社子島,公司行號製造的垃圾,每月以3000~5000元交給民營資源回收場處理。尤其這兩年,社子島的垃圾場從3家變成12家,土資場(含花土場)也從一座增至15座。於是,占地302公頃的社子島,堪稱全台垃圾場密度最高的地區,而且持續增加中。

每天早上7點半到10點,以及傍晚下班時段,往延平北路七段路口一站,卡車、汽車、貨車塞爆整條馬路,「不用10分鐘,保證聞到陣陣惡臭,早上停在島內的垃圾車都出動了,晚上又收垃圾回來了,」住在107巷的楊先生說。

70歲的陳寶貴感嘆居民像棄嬰,憑什麼社子島人要受到這種待遇?「社子島已成全台最大垃圾島。」

《遠見》記者親眼目睹,資源回收車將垃圾一車車運進島內,身穿「水利工程承包廠商」背心的工人在傾倒土方,移工則在惡劣環境下,焊接台北市的柵欄式水溝蓋。形成一幅「將汙染留在社子島,將美化環境的水溝蓋鋪在市區」的諷刺畫面。

真相3〉同市不同命,零公設、禁改建,外配嫌「連越南都不如」

社子島被稱為「台北的鄉下」,甚至「比庄腳還庄腳」(台語)。沒有公共設施,也沒有便利商店、超市、診所、藥房、郵局、衛生所、公園……,連最近的社子市場都距離4公里遠,日常用品得到延平北路六段採買,開車到最近的圓山捷運站,至少要30分鐘。

緊鄰社子島的大同區老師里,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已超過八成二,社子島依舊是零。8月11日的一場雷陣雨,讓外界驚訝發現社子島「同市不同命」的處境。

忙著處理積水的陳惠民說,禁建50年來,家戶即使有化糞池,也早已失去功能,雙北家庭廢水都從汙水下水道排出,我們只能流向水溝,平日有住戶如廁,緊密相連的鄰居就會聞到惡臭。「11日瞬間大雨,水溝無法負荷,家戶廢水從水溝溢出,出現糞便、衛生紙、衛生棉等汙穢物,」他搖頭,外界覺得不可思議,卻是社子島的日常。

每當里民爭取建設經費,台北市政府均以「快開發」為由回絕。區內唯一的福安國中,還得商借距離6.1公里遠的台北護理學院游泳池,才能讓學生上游泳課。里民想辦活動,連像樣的場地都沒有,好不容易有座「堤防外」的島頭公園,「這根本不是為社子島而設置,是供所有人使用的公共財,」陳文煌愈說愈氣,遊客還常誤以為這裡就是社子島。

不僅毫無公共設施,連改建的權利都被剝奪,隨著家族成員不斷增加,老屋無法負荷,僅能冒險加蓋違章,衍生出奇形怪狀的天際線。

因此,更別奢望會有電梯房了,前年,社子島女婿簡逸民想幫行動不便的岳母裝設樓梯升降椅,業者卻因樓梯狹小、建築結構不安全而婉拒。許多住戶也都出現同樣的困境。

生活品質低落,居民葉小姐嘆氣,連越南外配都嫌社子島比胡志明市落後,有能力的都紛紛搬離了。

老舊房舍租金便宜,逐漸吸引外地到台北討生活的人,從區內唯一的富安國小學生家庭背景可見一斑。家長多為藍領階級,從事資源回收、水電工、打雜等工作。有學生跟老師說,我們家好大,有客廳、餐廳、三個房間,月租不到1萬元,在台北市區根本找不到。

社子島逐漸成為台北市弱勢最多的地區。在富安國小教書23年的老師湛明珍說,全校學生曾經有超過一半以上是外配的孩子,目前137個學生中有47個中低收入戶,占比34.3%,加計單親、隔代教養及新二代約六成;連福安國中也超過五成。

社子國小校長朱榮富以前在博愛國小服務,早上7點20分才開啟校門,社子國小因社子島的家長早早外出工作,校工提早到6點40分開門迎接孩子。

走不了的,不是長輩、弱勢,就是堅守家園的後代。40出頭的阿傑並非沒能力離開,孝順的他,每天跟著母親割300公斤的地瓜葉,送到市場賣。前陣子念高中的兒子對他說,「爸爸,延平北路六段有推新建案,我們可以買一間嗎?」

阿傑說,兒子跨區念國中時,感受到台北同學異樣眼光,連買個飲料都要騎車到3公里外的便利商店。他深知被犧牲的社子島,讓下一代抬不起頭來。

歷史洪流交織出社子島的悲壯樂章,50年過去了,問題依然無解,不少人悲觀、不抱希望。

歷史的洪流交織出社子島悲壯樂章,50年來,歷經13位台北市長仍解不開這道習題,儘管現任市長柯文哲正推動「生態社子島」加以解決,但反對聲浪依舊,老一輩等太久了,不少人早已麻痺不抱希望。

「我最擔心的是,如果這一代無法克服,問題愈積愈多愈嚴重,下一代更難解決,」站在島頭公園的楊凱,轉身望向違章林立的家園說:「到底誰才能還給社子島人一個公道?」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新聞來源:遠見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