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
記者/田兆崴
《報導者》Poodcast節目《The Real Story》隨著第一季結束,現在已邁入第二季。《報導者》在8日於臺北舉辦「季末聽眾大集合:耳機背後有人嗎?」活動,與聽眾們分享關於Podcast第一季節目精彩回顧,也邀請聽眾們說出自己的故事,與報導者們交流和互動。
身為開場主持人之一的工程師「泰勒」方泰鈞回憶起當初報導者決定要正式製作Podcast的小故事:「某天剛錄完第一集節目,還不確定要不要做這個產品,於是行銷部就約了個午餐約會,也順便開會決議是否要做Podcast。」自稱Podcast重度使用者的他認為Podcast有種堅定的陪伴感,聊到當天會議被問到自己的看法時,他笑說:「我嘴巴雖然只說了一句『我想聽』,但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拜託做啊!』」就這樣,《報導者》決定正式製作Podcast節目。
活動當天的主講人,同時也是《報導者》Podcast節目主持人,副總編輯劉致昕則坦承,做Podcast對於報導者來說也是全新的嘗試,他說到有讀者曾經質疑過,《報導者》雖然是非常會寫文章的一群人,但要他們「講話」是OK的嗎?也因此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除了帶聽眾們一起瞭解《報導者》製作Podcast背後的「The Real Story」,也要解答聽眾的一些問題和回饋。
他大方地分享錄製EP0時的音檔,「這是平常習慣用文字的我們第一次透過聲音向大家接觸,真的很尷尬。」劉致昕笑著說。即便也許對聲音還不是那麼熟悉,他知道《報導者》還是很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他們所想傳達的事情,因為他們也做了許多問卷,明白這是讀者們願意且樂見的。
談到《The Real Story》第一季從今年8月6日上架首集《安毒幽靈》這集,劉致昕表示,或許很多人都知道些零碎的資訊,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在事件一切的背後,代表著全世界什麼樣的趨勢;同時做這個專題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遠遠超出一般人想像,《報導者》的記者甚至聯絡到在印尼監獄裡的臺灣囚犯,多數人不會瞭解做這些背後的意義,以及記者到底在追求的是什麼。
在《安毒幽靈》這集節目中,他訪問了當時參與這則專題的總編輯李雪莉,和記者楊智強,請他們分享記者在每篇報導背後的起心動念,以及第一線所看到的幕後感觸。劉致昕也提到,《報導者》也想繼續藉由Podcast這種方式來打開更多扇門,接納更多來自不同地方的聲音。
劉致昕再用了《走入精神病人的房間》和《我爸爸是鄭南榕》等節目,他告訴聽眾其實在社會上還有許多不是那麼會被關注的議題、族群,抑或是長期以來一直被大眾誤解的事件背後那些人物不為人知的背景與來歷,他們鮮少有機會透過媒體的力量發聲,《報導者》們則用自己的力量去讓這些族群的聲音被聽見,而這也正是Podcast能做到的事情。
活動最後也邀請現場的聽眾們上臺分享屬於自己的故事,劉致昕也期望,隨著節目第一季的結束,《報導者》在第二季能做出些轉變,將麥克風「遞得更出去」,讓聽眾來分享不同角度的看法及觀點,過去是《報導者》決定要找什麼樣的故事或做什麼樣的議題,現在《報導者》希望讀者和聽眾們將自己看到或經歷的更多不一樣的故事告訴他們,讓大家一起共睹媒體的價值究竟能做到什麼樣子的程度。
《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何榮幸表示,5年前創立《報導者》時只想著能不能撐得過3年,從來沒想過5年後會在《報導者》Podcast的五周年特輯裡被問到哭,並笑稱說Podcast是很可怕但充滿著魔力且吸引人的東西,《報導者》因為Podcast這個媒介受到更多關注與喜愛,是《報導者》Podcast元年中最令人意外和驚喜的收穫。他也感謝在座所有聽眾的支持,並承諾《報導者》會繼續努力下去。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