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尋找新聞紀實典範 徐蘊康:經得起時間考驗

政大尋找新聞紀實典範 徐蘊康:經得起時間考驗 | 華視新聞

銘報

記者/徐敬璇

公視「藝術很有事」製作人徐蘊康、三立「消失的國界」專題記者、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獎得主相振為8日在政大傳播學院舉辦的講座中認為,當今紀實類報導想脫穎而出,除了獨特性之外,還必須經得起時間考驗。

徐蘊康表示,媒體在經營自有品牌時,需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性,做的不再只是電視節目,而是同時適合網路與電視的影音。「藝術很有事」節目存在目的,就是作為觀眾和藝術之間的橋樑,特寫藝術家的手與眼,打破民眾對藝術的既定印象。

她提到,沒人看的東西等於不存在,為了衝點擊率,還要將影片篇幅縮短、變精緻,才方便觀看分享,經營的平台也從原本只有官網,增加了臉書、Youtube、Instragram、Telegram。

相振為也說,當今商業媒體受環境影響,收視率還是第一考量,電視新聞更需解決「畫面」呈現的問題。

相振為介紹專題從無到有的產出過程,共分成五大步驟。發想規劃主題時以重大時事、特殊議題、具獨特性的故事為中心點擴散;再從國內外報章雜誌、親友轉述推薦、身邊的風吹草動來蒐集資料,其中必須注意「畫面」是否適合電視台的呈現;確立題目後,依照規劃進行採訪,在一天內安排兩場訪問拍攝與移動的時間,除了務必注意不能超過預算之外,臨機應變的能力,在面對約訪不確定性過高時非常關鍵;拍攝完畢後,再進行寫稿剪接與後製。每個繁複的步驟,都需壓在短短的2週內完成,時間緊迫。

對於台灣人關注國際新聞的方式,相振為建議,與其從歐美新聞台接收國際時事,不妨用「台灣人的觀點」來看國際新聞,從台灣人的案例、台灣人的角度,拉近國際新聞與台灣人之間的距離。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