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巷弄的聲音記憶 哈比屋音樂盒

隱身巷弄的聲音記憶 哈比屋音樂盒 | 華視新聞

林雨潔、黃子馨

哈比屋音樂盒隱身於赤峰街的巷弄內,小小的店舖裡有許多不同樣式的音樂盒,水晶球、夜燈、植栽、娃娃等,在發條轉動下流淌出優美的旋律,不同於其他音樂盒店鋪,在哈比屋音樂盒,客人們可以親手製作專屬音樂盒,刻上姓名或是相片,讓音樂盒變得獨一無二。

曲目為小白花《Edelweiss》的七十二音音樂盒。攝影/林雨潔
小白花《Edelweiss》的音樂盒圖樣,每一片花紋都是手工雕刻鑲嵌的木頭。攝影/林雨潔

古老旋律 兩百年年歷史的聲音保存裝置

音樂盒是一種古老的聲音保存方式,最早可以追溯至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地的教堂設計了能發出不同聲響的鳴鐘,這種鳴鐘的內部有裝上針狀物的木製圓筒,透過長短不同的長針敲擊出旋律,成為了現代音樂盒機芯最早的雛形。

到了一七九六年,世界鐘表大國 — 瑞士,也因為在鐘表領域的專長,由鐘錶匠安托.法布爾發明了最早的圓筒型音樂盒,一直被沿用至今,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人們能藉由更小巧的機械零件,就能聽見保存下的音樂,音樂盒可分為兩個部分來看,一是音樂盒的外型,一是音樂盒的機芯,而機芯正是音樂盒發出聲音的秘密。

音樂盒的機芯裡金屬圓筒狀的部分稱為音筒,音筒上的小突起稱為撞針,隨著發條轉動音筒,音筒上的撞針會敲擊旁邊長短不一的鋼製音梳片,隨著音梳片震動就能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形成一段旋律。依照音梳片的多寡,又可以分為十八音、二十三音、三十音、五十音、七十二音等等,音梳越多,音樂盒的旋律就越複雜,也能運用更多和弦。

日本Sankyo圓筒型音樂盒機芯。圖片提供/哈比屋音樂盒

然而,當時歐洲音樂盒因為機芯製作複雜導致價格不斐,只有上層階級有能力收藏,後來音樂盒隨著二戰來到日本,日本技術人員對音樂盒機芯的製作進行了更新,讓機芯的製作難度和成本下降,隨後在音樂盒市場逐漸形成了瑞士的Reuge和日本Sankyo兩家廠商分庭抗禮的現狀。

兼具美感和技術 特製的獨家禮物

目前臺灣在圓筒型音樂盒的機芯部分,還沒有開曲的能力和技術。也就是說若是有一首新的曲子要轉換成音樂盒機芯,還是必須送回日本,並且經過兩到三個月的工期才能收錄進曲目。雖然過程複雜且耗時,但只要開曲後就能收錄進曲目,未來可以搭配上不同的外型,成為絕佳的禮物或是紀念品。

哈比屋音樂盒林敦政經理說,臺灣雖然沒有掌握圓筒型音樂盒的機芯技術,但是更為出色的是其他方面的創新,例如現在市面上的水晶球音樂盒,就是臺灣廠商的創意,有別於以往音樂盒外型木盒或相框的呈現,用水晶球外型為音樂盒增添了一股夢幻氣息;而讓客人能夠手作音樂盒,留下專屬的回憶,更是哈比屋音樂盒首創的模式。

水晶球音樂盒的擺設櫃。攝影/黃子馨

在日本很多學校組織會在製作紀念品時想到音樂盒,他們會將校歌送給廠商開曲,再搭配上不同的外型,無論外賓來訪或是當作學生的紀念禮物,都很有價值。但是在臺灣,音樂盒並不是這麼熱門的伴手禮選項,所以在送禮時很少會聯想到音樂盒,林敦政說,若是能有更多讓音樂盒曝光的機會,也能提高臺灣音樂盒製造工藝的能力。

過去也曾有國立臺灣大學的人員找上哈比屋音樂盒,希望能製作以臺大校歌配上臺大圖書館樣式的音樂盒,林敦政說,當時對方的想法是用音樂盒外型呈現出臺大圖書館裡唯美的歐式桌椅風格,不過這麼一來,音樂盒的外型就會非常複雜,成本也會隨之提高,於是林敦政建議將臺灣大學在日治時期的原木桌椅拿出來運用,用那些充滿歷史記憶的原木做音樂盒,即使上頭只刻印一個校徽,也有非凡的意義,無奈對方沒有回音,原木音樂盒也就沒有成形,讓林敦政感到相當可惜。

來訪客人親手製作的師大附中音樂盒。圖片提供/哈比屋音樂盒

林敦政認為,若要讓臺灣音樂盒工藝發展、進步,可以結合許多文化產業,例如電影產業就很合適,過去許多大紅大紫的國片,都有配合的主題曲音樂盒,像是《海角七號》裡的野玫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主題曲、《不能說的秘密》裡的路小雨等曲目,所製成的音樂盒許多韓國、日本觀光客都很喜歡,都是很成功的案例。

珍藏在音樂中的記憶故事

在哈比屋音樂盒,有許多圍繞音樂盒的溫馨小故事,林敦政說,大部分會走進店裡的,不是喜歡音樂盒的聲音,就是小時候也有個寶貝的音樂盒,曾經有位客人拿了三十年前的老舊音樂盒來修,因為這是客人小時候的音樂盒,現在兒子快出生了,就希望能修好掛在兒子床頭。

還有母女三代用音樂盒傳情的小故事,一位莊媽媽曾在多年前到哈比屋音樂盒修理一個洋娃娃外型的音樂盒,是莊媽媽女兒小時候的禮物,因為女兒要嫁人了,就把娃娃音樂盒修好給女兒當嫁妝,本以為故事到這裡為止,沒想到幾年後莊媽媽又來到店裡,買了個同樣是洋娃娃外型的音樂盒,原來是要送給剛出生小孫女的禮物。

曲目為《Memories》的洋娃娃外型音樂盒。攝影/林雨潔

從木材搖身一變的音樂盒

哈比屋音樂盒的前身是木材廠商,二○○○年進駐百貨公司時,也開始銷售音樂盒,沒想到民眾都很喜歡這個產品,後來便轉型成為了臺灣最大的音樂盒專賣店,分別在淡水和赤峰街有兩家店鋪,兩家店內的風格和收藏品也都不一樣。

像是赤峰街店面裡,有個洋娃娃型的音樂盒,是早在三十年前就停止生產的產品,娃娃不但是陶瓷製成,面容、衣服和配飾也都非常精緻;還有一個紅色摩托車造型的音樂盒,也是已停產的絕版品,它不是發條轉動,而是將中間坐墊部份下壓就能發出聲音,而它的功能就是轉盤式電話聽筒的放置架,當需要讓電話另一頭的人稍等時,只要把聽筒掛上摩托車就能發出聲音,林敦政笑著說,這也算是最早期的來電等候音樂了吧!

具有來電等候音樂功能的音樂盒。攝影/林雨潔

另外,店舖裡還有珍貴的七十二音音樂盒,分為歐系機芯和日系機芯,在音質上又有不同的感覺,林敦政說,歐系機芯的和弦通常較為華麗,聲音也比較圓滑渾厚,而日系機芯對聲音的追求則是較為清脆有活力。

在店裡觀賞音樂盒的詹小姐說,他認為音樂盒的聲音能給人安定的感覺,而且各種不同的外型都很吸引人,她覺得音樂盒非常有特色,也希望未來能了解更多,而一旁的張同學則說她最喜歡娃娃屋造型的音樂盒,因為小巧的娃娃屋裡有許多精緻的傢俱擺飾,很精美可愛,哈比屋音樂盒的店員廖小予說,娃娃屋音樂盒一直是送禮給小孩子的首選,不但外型可愛還可以掛在牆邊或床頭,拉動垂線就能發出聲音,甚至有些成為了一些人童年的美好記憶。

林敦政對未來有個夢想,他希望能開一間音樂盒博物館,將多年累積的收藏,都存放在博物館內,讓更多人參觀、欣賞,林敦政說,為了之後的博物館計畫,現在店裡比較特別或古老的音樂盒,即使客人再出高價他也不會賣掉了。

採訪側記

巷弄內的哈比屋非常溫馨,在靜巷內聽著音樂盒轉動而流淌出的旋律,看著各種精緻小巧的盒子,讓人身心都跟著放鬆下來了,每一款音樂盒店員小姐都會仔細介紹,不同國家產製的音樂盒也有不同音色,值得花費一整個下午好好聆聽。

延伸閱讀

THT黑膠唱片 將人與音樂串聯

音樂治療需要你我共同推廣

鋼琴工廠改造動手體驗音樂趣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隱身巷弄的聲音記憶 哈比屋音樂盒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