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9 09:00

看戲新體驗 台大學生讀劇演出《哥本哈根》

看戲新體驗  台大學生讀劇演出《哥本哈根》 | 華視新聞

蘇韋宣  / 台北市

【記者蘇韋宣台北報導】三位演員圍繞著一張圓桌、三張椅子,在站、坐或走動之間對話、爭執及獨白。但演戲時,他們的眼睛幾乎全程盯著手上的劇本,一邊用充滿情緒的聲音及表情,「讀」出所有對白。台灣大學話劇社17日以「讀劇」的形式,於飛頁書餐廳演出英國著名的二戰物理學劇本「哥本哈根」。

劇情描述原本情同父子的丹麥物理學家波耳(Niels Henrik David Bohr)與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在二戰時處於敵對兩方。當兩方陣營皆致力於研究核武時,海森堡與波爾的一場祕密對談,是否曾經改變了當時的科學發展及戰局,引人好奇。英國劇作家麥可‧弗萊恩(Michael Frayn)以波耳、波耳的太太瑪格莉特(Margrethe Nørlund)及海森堡死後的鬼魂,回憶當時的情景,試圖拼湊對話內容及海森堡的來意。

飾演波耳的台大機械系學生李晉杰表示,因為一隻手全程要拿劇本,所以手部動作的表演方式很受限,演出時很依賴聲音及表情的變化。劇中,李晉杰以較為緩慢、帶點喉音的聲音,表現波耳的年長,並在演出爭論的橋段時,透過急切的語氣、提高的音量,及揮舞的手勢表現情緒。

演員練習時,花了很長的時間建立角色的聲音和形象。導演、台大物理系彭士詮表示,他會在練習時模擬角色之間的相處情境,幫助演員熟悉角色的關係。彭士詮也提到排練時,會讓演員把台詞唱出來,「因為有時候會被台詞或固定的說話方式框架住,所以用各種曲子唱出來,可以找到不同的方式去表現台詞。」

傳統讀劇演出時,演員僅會坐在椅子上讀出對白。但是本次《哥本哈根》讀劇演出中,依然有安排演員的動作及走位安排。彭士詮說:「因為很擔心觀眾會看到睡著。」為了幫助演員演活角色,他曾拿科學家的自傳給演員閱讀。李晉杰說:「波爾的自傳裡,有寫到波爾講話時,喜歡一隻手背在後面的習慣動作。」

讀劇原本為劇作家發表新作品時,以簡易的表演方式,邀請演員念白對話,測試觀眾的喜好度。彭士詮表示,因為出身物理系而選擇《哥本哈根》此劇本,以讀劇來演出,則是因為這是自己第一次導戲,他希望把讀劇演出當作一個實驗,了解觀眾對這齣戲的反應,也測驗自己是否能完整表達出原劇本的意義。

與其他舞台劇相比,讀劇演出讓觀眾更能專注在劇本的對白。觀眾台大法律系學生張佳萱說:「很像我們看的小說被唸出來一樣。」她認為,當內心活動被演員讀出來時,更可以感受到角色細膩的感情變化。觀眾周怡廷則認為,讀劇演出讓觀眾不會被舞台的布景或道具侷限住,保留給觀眾自由想像場景空間。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