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玉、吳承遠、郭卉寧 / 台北市
植物的用途除了觀賞、裝飾外,還能成為治療心靈的處方,多肉GO是以園藝治療為宗旨的團體,秉持著服務不同弱勢族群的理念,為了奉獻更多時間陪伴需要身心療癒的人,喜歡種植植物的李晏菱與須才容,將園藝與治療結合,以植栽手作創造綠色能量,打造一個可以放鬆心靈的地方。
多肉GO創辦人李晏菱、須才容曾在社福機構工作多年,長期與弱勢互動,使她們對弱勢關懷的體會比一般人深刻,但在社福機構接觸的弱勢比較單一,想要服務更多人的她們,選擇一同出走,攜手創業。她們絞盡腦汁地尋找適合應用在各個群體的配方,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園藝治療,本想習得一技之長的她們,發現種植花草的活動能使人紓解壓力,因此她們將園藝與治療融合,幫助需要療癒的人。
園藝治療是以「園藝」來「治療」人,利用種植和製作植物的活動,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況。而園藝治療使人產生變化,原因來自於植物,因為植物是一個生命體,需要療癒的人可以藉由照顧植物,感受到它的生命力,體會到被「需要」的感覺,改善對自我的認知,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
不僅增進自信心,也能促進五感的靈活度,李晏菱說,每一株植物的外觀、氣味、觸感都截然不同,這些差異形成對人體的刺激,使感官靈敏性提升,對患有失智症的老年族群,可以預防退化的速度;對一般大眾則是可以暫時忘卻煩惱,放鬆心情。
依不同需求 打造專屬配方
不分年齡、身分,園藝治療的服務對象範圍很廣泛,從老人、孩童,到身心疾病者、受刑人,一般社會大眾皆適用,因此,多肉GO的每一堂課程,都會依照治療對象的需求,設計專屬的課程內容、客製化壓力量表,評估參與者的心境及情緒狀況,給予最合適的「處方」。
須才容說,像是年長者的課程,通常會以實用性高、簡單的手作類型為主,植物方面也會挑選顏色鮮豔,需要常澆水的觀葉植物來陪伴長輩,達到園藝治療的最佳效果。而孩童則是會避免有刺或易斷裂的植物,盡量以可愛、種類多樣,且不需常澆水的多肉植物進行手作,也會安排需要花費一點時間的課程,磨練孩子的耐心,藉此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優點,發現自身的美感。
在課程的最後,也會引導參與者進行回饋,分享在園藝治療課程中體會到的感受,李晏菱和須才容期盼,每一位參與的人都可以清楚明白花費時間做園藝,不僅是為了照顧植物,更能抒發心中的壓力,改變心情,進而獲得幸福。
「園藝治療是發現自己的好,翻轉眼前的不好。」多肉GO園藝治療師陳淑蘭認為,園藝治療和一般治療最大的差異在於不依賴藥物,而是透過園藝的輔助,改變人心理層面的狀態,一步一步地引導參與者說出自己的故事或煩憂,以聆聽與陪伴的方式,給予力量,幫助接受治療的人變得開心、快樂,甚至找到更好的自己。
陳淑蘭說,不同的植物組成盆栽時,會有一個「焦點」,以一般情況而言,焦點通常是盆栽裡最突出、特別的植物,使人第一眼就會發現它,不過在園藝治療中,焦點則成為參與者傾訴的媒介,每一個焦點都別具意義,不見得愈引人矚目的植物就是焦點。
在治療課程中,陳淑蘭很常遇見將矮小、不起眼的植物作為焦點的參與者,經過詢問後,她發覺這些看似微小的焦點,都承載著巨大的意涵,可能代表著製作者壓抑許久的情緒、正在面臨的困境,或是埋藏在心中的秘密,任何找不到出口的思緒,都能夠藉此得到一點宣洩。
成立滿一年的多肉GO,已經和許多社福團體、教會及育幼院一同合作園藝治療課程,幫助老人、小孩重拾自信與快樂。在眾多的服務案例中,有一位奶奶,令李晏菱印象特別深刻,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會,到後來將課堂所學轉變成自己的才藝,去教導他人,肯定自身的能力。李晏菱說,看見參與者透過課程重建信心、獲得成就,對她與夥伴而言,也是一種療癒與肯定,更是支持她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未來,李晏菱和須才容規劃拓展服務對象的範圍,希望可以走入社區,關懷當地長輩、清寒及弱勢家庭,或結合老人福利關懷協會、弘道基金會,提供年度課程陪伴長輩,也考慮進入監獄幫助受刑人,更期盼能將園藝治療推廣至社會大眾,提供紓解心情的新方式,大大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而獲取美好的生活與最佳的自我。
採訪側記
採訪的過程中,李晏菱、須才容和陳淑蘭對於公益、關懷弱勢的熱忱,令我感到印象深刻,在訪談裡除了園藝治療這個主題外,她們最常提及的便是公益,即便在休息時間,她們的話題仍然圍繞著公益,幾乎沒有脫離的時刻,公益已然成為她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我認為對關心他人充滿熱情的她們,就像園藝治療的植物一樣,充滿無限地生命力,渲染著周遭的人。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以植物翻轉心境 遇見更好的自己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