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4 20:01

重回池上「源」頭 種出「天然」米糧

許庭瑜、陳俐伃

「源天然」創辦人羅永昌、范逸嫻返回家鄉臺東池上,致力於培育各式安心米糧,透過細心呵護,以自然農法耕作,不只刺激農村經濟,更復育土地回復良好生態。而源天然獨家培育的「黑纖米」,於二〇一七年榮獲iTQi(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頒發的風味絕佳二星獎,更將臺灣池上米推向國際舞台,讓更多人看見。

面對鏡頭,夫妻倆開心述說創辦「源天然」的過程及理念。 攝影/許庭瑜

放棄上海前瞻性 發展家鄉稻米優勢

源天然創辦人羅永昌為臺東池上鄉的農家子弟,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對於農業與環境土地有相當的感情且有一定的瞭解,在與妻子范逸嫻相識之後,兩人為求更好的發展,於二〇〇七年前往上海從事生產並銷售有機米糧。

當時有感於大陸銷售市場的龐大,及全球的激烈競爭,使他們反思自己的家鄉臺灣池上也是臺灣數一數二的冠軍米產區,雖然產量不像其他國家一樣大,但至少有機會讓臺灣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因此,在二〇一二年時,夫妻倆毅然放棄在上海的工作,返回家鄉臺東池上復育休耕近三十餘年的祖田,且以自然農法耕作以及米食培育的創新手法,從頭紮穩根基,並創辦「源天然」品牌。

困境中力爭上游 熟悉銷售市場走向

創辦源天然初期,並非一路順遂。回到池上的兩人,由於長年在國外的緣故,必須先熟悉國內的銷售市場,對於他們來說起頭非常困難,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及摸索。

羅永昌表示,起初返回家鄉,為了開闢休耕田地,他們每天清晨四點親自下田除草,過著辛勤的務農生活。待到作物收成後,他們便把自家的米放進貨車裝滿,開著車往銷售市場廣泛的臺北做生意,同時也會參與定期舉辦的農學市集來提高自家品牌的曝光率。

在參與農學市集時,夫婦倆發現其實臺灣自產自銷的小農也很多,市場上普遍還是以白米為主,如何走出獨特性成為一大關鍵。當時為了將自己的差異性和定位與市面上的產品做區分,夫妻倆第二步決定以紫米,同時也是天然健康米食,作為源天然的特色再次打入銷售市場。

農民辛苦栽種的田地位於臺東關山半山腰。 圖片提供/范逸嫻

培育稻米新品種 走出市場獨特性

范逸嫻指出,跳脫一般對紫米的想像,他們研發培育專利紫米品種「紫秈糯」,將其發展為主食。紫秈糯含有大量的天然化合物「花青素」,在糧食作物中是很好的營養攝取來源,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特性。

隨著市場化的競爭,他們將紫秈糯再優化,培育出第二代的「黑纖米」,這個品種屬於非糯性秈稻,具有豐富的花青素與膳食纖維,范逸嫻說:「黑纖米的口感帶有嚼勁,又有點像香米。」且因非一般的糯米,能使腸胃不漲氣、易消化。

拿起一包源天然的黑纖米,羅永昌和范逸嫻開心地說,黑纖米於二〇一七年時榮獲由iTQi(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所頒發的風味絕佳二星獎,又稱食品界的米其林獎,是臺灣首位且唯一獲獎的黑米。這樣的鼓舞與肯定,給予他們很大的支持,也成功讓臺灣池上米被國際看見。

源天然黑纖米榮獲二〇一七比利時iTQi風味絕佳二星獎。 圖片提供/范逸嫻

而紫米及黑纖米兩種品種非常適應自然農法的栽種方式,能減少農民在蟲害、病害上的損失,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收成與收入,讓農民有時間做其他附加價值之事,例如舉辦農村體驗、製作手工藝品等等。這不只增加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實質地幫助家鄉的農村發展。

工廠內堆疊密封過後的白米及黑纖米。 攝影/陳俐伃

重現友善環境 復育完整生態食物鏈

在種植天然健康米糧的同時,夫妻倆也不忘與生態環境共存的核心理念,「我們選用的作物都是適合這片土地耕種的品種,因為這些品種本身具有強壯的體格,可以對抗病蟲害,所以不需施展化學藥劑。」羅永昌認真地說。多年維持之下,許多動物定居在田邊,慢慢補全生態食物鏈的每一個環節,生態漸漸平衡。當整個生態環境都達到平衡後,就不需要有太多人力介入,同時也能保證源天然的作物收成,如此便能達到友善環境的最好狀態。

跟著羅永昌走近田邊,周遭環境綠意盎然也生機蓬勃,無時無刻都能聽見蟲鳴鳥叫。談起友善耕作,他說,源天然的田地位於半山腰,擁有獨立水源,引流自山間泉水,又與後方的原始森林貼近,因此動植物的種類非常豐富,營造出生物多樣性的棲地,進而邀請許多小昆蟲、小動物來到田邊,「一旦他們在田邊住下,便能減少蟲害,這是源天然在推廣及實施的具體耕作方法。」

在源天然的田中復育保育類動物「金線蛙」。 圖片提供/范逸嫻

秉持著自然農法的耕作形式,努力五年多後,讓夫妻倆引以為傲的是成功復育了保育類動物「金線蛙」。羅永昌表示,小時候在田邊時常看到金線蛙的身影,但在這二、三十年間已逐漸在農村消失,然而近期金線蛙在源天然的田裡出現,這樣的現象讓他感到欣喜,也是他一直以來推廣種植與復育的目的。

堅持自然農法理念,源天然參與「綠色保育」計畫,並獲得慈心綠色保育標章。夫妻倆一致認為,透過復育生態環境,才是讓土地永續發展的最根本方法。

堅持創業歷程 讓世界看見臺灣

羅永昌表示,在這段時間裡最大的動力就是太太的支持,太太總說:「這家公司是我們第一個孩子,要以愛護孩子的角度,去呵護它,陪伴它成長。」他更表示,每個創辦事業的初期都會面臨資金、人力、知名度不高、不熟悉市場等問題,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就看自己願不願堅持下去。

而源天然將於二〇一八年著手爭取國際認證,藉由取得國外當地政府或具有信服力之機構的認證,來降低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讓世界各國發現池上的好,品嚐源天然的美味。

採訪側記

實地走到臺東池上鄉,透過范逸嫻、羅永昌這對年輕夫婦帶著我們走到關山田地、到農家去拜訪以及深入他們的工廠去了解包裝米糧的流程步驟,讓我們在這次採訪中更了解我們所食用的米食是經過層層的關卡才產出到飯桌上。與創辦人年輕夫婦聊到他們的信念與理想,以及他們一路以來的堅持,讓我們深受感動也大開眼界,能夠讓社會看見這些為土地貢獻的小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大的支持,也是鼓舞更多懷有相同理想的人一個實踐的希望。

延伸閱讀

年輕夫妻關懷小農 為醜水果另闢新路

善用「格外品」 製造出最單純的果醬

堅持有機農 保有城市中一片綠地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重回池上「源」頭 種出「天然」米糧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