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2 20:01

早期療育 看見孩童冰山底下的可能

古采柔、黃晴  / 新北市

來到新北市「愛智發展中心」,走進園所第一個看見的便是每一位老師與家長臉上堆起的親切笑容,他們互相道好並放心地將孩子帶進教室。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開辦的早期療育中心裡,專收六歲以下具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的孩子。發展中心宛如孩子的第二個家,陪伴並輔導家長,把握住孩子成長的「早療黃金期」,更為孩童訂定專屬的「個別化服務計畫」。

愛智的孩子很特別,獲得的愛卻不會少

每一位來到發展中心的孩子都會接受一個月的觀察評估,老師會著眼於生活上每一個小細節,觀察小朋友能不能自己拿湯匙,知不知道上廁所該如何脫褲子,甚至會細微到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都必須瞭若指掌。之後教保員與治療師便會針對孩童的年齡與發展上的差異做判斷,同時也觀察孩子的情緒,確認肢體上的困難有無輔具協助的需求。

教室外「訓練走路」也能成為孩子的一項例行公事。 攝影/黃晴

老師就像是家長的領頭羊,告訴他們小朋友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在「第社會福利基金會」任職二十一年的早期療育督導席芸說:「越早發現並協助孩子,往後再回頭看,就能看出進步的幅度非常快。」為了照顧到每一位身心障礙孩童的特殊需求,老師與家長會一同進行綜合研判會議,分析孩子的情緒穩定狀況,如果有肢體上的困難就會提供輔具,最終規劃出一份專屬孩子的年度目標。

豪豪的狀況很特別,因為一隻蚊子,他來到了愛智發展中心。兩歲的他,被蚊子叮到後竟引發腦膜炎,一夕之間,「走路」成了一件困難的事。豪豪來到發展中心,一開始是安排在時段療育的課程裡,不過因為情緒比較穩定,待了幾個月以後便轉進日間托育的幼幼班。

豪豪拿起手中的鈴鐺,試圖跟上音樂的節奏。 攝影/黃晴

在發展中心裡,像豪豪一樣身心受限的孩子有很多,因此,每當有新同學被轉介到發展中心時,教學團隊總帶著同理心面對家長,並鼓勵父母親要相信小朋友。發展中心主任黃玫玲說:「家長是孩子一輩子的陪伴者。」一旦有了家長信心上的支持,並增加孩子與同儕互動的機會,他們就比較不容易退縮,漸進式的努力成果也會跟著看得見。

儘管每一位父母親最大的期待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變正常」,但經過溝通後,發展中心讓家長不去過分期望小朋友進步的幅度,並且由專業的教學人員一起制定出孩子現階段能夠期待的目標會是什麼。像現在的豪豪,就已經學會講簡單的音,也開始經由模仿學習老師的動作,未來也將往獨立行走的目標邁進。

同樣也是語言治療師的席芸說明著該如何觀察孩子們的需求。 攝影/古采柔

融合,是孩子與社會連結的關鍵

採訪時正逢過年時節,黃玫玲主任說:「要過年了,我們就帶孩子到黃石市場去,看看年節的市場會是什麼模樣,有哪些不同的年貨。我們教育孩子市場裡『買東西』的概念,告訴他們並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拿。」這便是例行性的社區適應課程之一,愛智發展中心會帶孩子走出戶外,打開這群折翼天使的感官視野,讓他們有更多的探索與體驗,同時也建立起守紀律的觀念。

老師協助孩子手握毛筆,一起寫春聯迎接新年。 攝影/古采柔

平常的孩子或許能夠舉一反三、一學就會,但在發展中心的孩子不一樣。多重障礙班級的小朋友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才能學會,像是老師在帶領孩子練習過馬路時,就需要反覆提醒他們手牽著彼此的手,眼睛也要注意到馬路燈號「紅燈停,綠燈行」。主任特別強調:「重覆的學習是很重要的。」越是讓孩子走出去,紮紮實實的去訓練他們每一項生活技能,就越能加強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愛智發展中心黃玫玲主任熱情地分享早療服務項目。 攝影/古采柔

另外,早療的社團課同樣就是以融合作為出發點,班級成員會由腦麻孩童、唐寶寶、自閉症等身心障礙孩子及鄰近的一般幼兒園學童一起組成。課程也因應孩子們的興趣、能力做分組,並由專業教保員來執行。作為一個多元性的學習領域,社團課能幫助孩子擴充生活情境,並且讓他們受限的身心功能慢慢發展起來。

像在「狗醫生」的社團活動中,會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狗狗們提供的輔助治療活動,教保員會設計活動,讓小朋友丟球給狗醫生撿,訓練手部大動作的能力。有的孩子們最初見到狗醫生會哭,會感到害怕,但經過慢慢的接觸與互動後,孩子最先學習到的一句話多半是「來來來!」他們開始學會親近,甚至會主動拿肉乾給狗醫生吃,不但與狗醫生建立起情感,同時也成為一個小小「付出者」。

社團課的開設是為了讓孩子學著獨立並建立自信心,黃玫玲主任認為:「這些是遠比於教育早療的孩子去認識數字、顏色等抽象概念來得重要的東西。」唯有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肯定,才能開發他們潛藏在冰山底下的無窮潛力。無論是家長、老師抑或是教保員,都是扮演著協助者的角色,當孩子的自理能力與感官知覺都發展起來後,未來也更能被社會所接納,這便是愛智發展中心同仁最樂見的一件事。

老師們牽著阿銘的手,一起炒熱開場的表演氛圍。 攝影/黃晴

「我們全心全意為孩子」

「原來我的孩子可以進步這麼多,他是做得到的!」儘管是再微小的進步,都成為家長最大的鼓舞。黃玫玲主任表示:「愛智發展中心,就是能讓家長更安心的一個支持。」早期療育的服務項目,藉由漸進式的輔導教育,讓這些孩子的自主性與生活自理能力能夠提升。

走進愛智發展中心,所有老師及教保員對生命的熱情與耐心值得肯定,如同席芸說道:「我喜歡很直接地跟孩子在一起,因為這就是和最真實的生命在一起。」其實這群身心受到限制的折翼天使,他們都與一般的孩子相同,擁有生命最真的模樣,只是在發展的階段需要更多照料與陪伴。黃玫玲主任表示:「我們期盼孩子變得更好,讓社會大眾知道『愛智』出來的孩子也可以!」

採訪側記:

進到愛智發展中心,其實很難想像裡面的孩子都是身心障礙的寶寶,教室裡放滿了各式輔具,為的是讓孩子能支撐身體完成站或坐的能力,有的小朋友每天都需要踩著走路機走十五分鐘,透過練習去訓練小腿肌力。雖然他們的發展不同於一般的小孩,但在發展中心裡可以感受到自己處於一個溫馨又真誠的互動環境,看著這群小天使們不吵不鬧地上著早療課程,心中是會升起一股暖流的,因為他們值得悉心的照料與陪伴。

延伸閱讀:

失智長輩來下廚 快閃廚房解誤會

微笑天使烘焙坊 讓身心障礙者學會飛翔

慢飛兒咖啡坊 燃燒希望種子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早期療育 看見孩童冰山底下的可能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