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20:01

青農返鄉 為行健村帶入新氣象

許庭瑜、陳俐伃  / 宜蘭縣

位於宜蘭縣三星鄉的「行健村」是由一群高齡六十五歲的老農民共同組成,他們平時栽種有機米食及蔬果,假日則舉辦體驗活動和品嚐會,提供都會區家庭透過實際與土地、農產品接觸,了解食物的源頭,並重建與土地的連結。基於對有機農業的堅持和理念,發起人張美與農友組成「保證責任宜蘭縣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帶著行健村走過八年的歷史,不只提升農民收入及生活品質,更將有機農業的價值傳承下去。

位於宜蘭縣三星鄉的田野風景。 攝影/許庭瑜

照顧農民生活 決心創辦無毒村落

行健有機夢想村發起人張美,今年高齡七十歲,在村民推薦之下於一九九〇年當選村長。擔任村長的二十年間,她與農民之間接觸、相處的機會比以前更多,也看到很多過去沒注意的現象。其一是農民從事慣行農法,也就是大量噴灑農藥,收入並不好,收成之後將稻作交由農會販售,獲取的利潤非常低;其二是許多農民在噴灑農藥時常常中毒,身為村長的張美第一時間接獲消息十分難過,她反思如何讓農民收入更好又可以照顧到他們的身體。

張美多次強調不喜歡農藥,面對鏡頭分享創立有機村落的決心。 攝影/許庭瑜

二〇〇六年,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張美購買了有機米糧,當時一斤賣八十四塊,相較非有機米糧一斤才二十三塊,她當時頓悟:「那應該要種有機啊,農民收入會增加又可以照顧身體、照顧環境土地。」因此,在二〇〇九年時與鄉長提出種植有機米的計畫,隔年成立了「保證責任宜蘭縣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他們同時也稱行健村為「行健有機夢想村」。

在成立之後,由於有機稻米不能拿到一般碾米場,加工問題、銷售通路沒有完善規劃,第一次收成之後不知道怎麼辦。幸好在二〇一一年獲得勞委會(現稱勞動部)的多元就業方案補助,獲得資金、設備及人力資源,協助碾米、包裝及銷售才順利度過第一年。

「第一年賣出去後農民有信心,不用噴藥又有收益,接著幾年農民願意給更多耕種面積,從原本九公頃進步到五十公頃。」張美激動地說。現在合作社有二十八位有機耕作者,大家共同出錢、出力,讓合作社的整體運作更完善、永續經營。

飲食觀念進步 突破老農傳統思維

現今老農村人口流失嚴重,許多老農村面臨廢除耕作地、轉型議題等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之下,行健有機夢想村由一群高齡六十五歲的農民組成,相對特別。這些老農從小生活在農田之間,不只對於環境有深厚的情感,對於田地也並不陌生。

坤漳伯在品嚐會上販賣自家有機米糧、蔬果。 攝影/許庭瑜

老農坤漳伯表示平時的工作就是栽種有機稻作、有機蔬果,但是一下大雨或是天氣太冷就會休息。「農業就是要看季節,什麼時候該栽種就栽種,什麼時候該收成就收成。」坤漳伯認真地說。

現今有機農業的栽種比率愈趨攀升,大眾對於飲食的健康要求和飲食新觀念比以前更進步,坤漳伯表示農產品是人吃的,吃得好對大家的身體健康都好,同時對農民的栽種心血也是一種回饋。

資深農民邱信淳在品嚐會上擺放自家生產的有機米糧。 攝影/許庭瑜

而另一位於二〇一〇年傳承父親有機農業的資深農民邱信淳,對於栽種有機稻作的生活很有感觸,他表示種植有機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福壽螺以及水鴨。在不能使用農藥的前提下,對於秧苗的照顧必須非常謹慎,尤其在插秧的前一兩個禮拜必須常常巡田,確保秧苗沒有被吃光。

他更表示雖然有機農比較辛苦,但是在自己耕種、擺攤這樣自產自銷的過程中,可以第一時間與民眾接觸,了解民眾的需求以及給予最直接的銷售服務,自己也能夠有所學習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青農返鄉 農村呈現新風貌

說到青農返鄉的趨勢,張美表示在二〇一〇年創辦行健有機夢想村之後,每年都有一到兩位青農加入他們的行列,目前已有十二位青農在村內。比起過去老農單純從事自產自銷以及擺放市集,青農的加入帶來了年輕人的創新思維,他們利用網際網路的發達來開發有機稻作的新銷售通路,網站的營運、設計都交由年輕人來操辦,同時增加行健米的曝光度,刺激行健有機夢想村的經濟發展。

除了利用網路增加銷售通路外,也同時舉辦體驗活動,讓更多生活在都會區的家庭能夠利用放假的時間帶著孩子來鄉下體驗插秧、種菜、DIY等等。「年輕人比較會帶體驗活動,也比較會介紹行健有機夢想村的故事」,張美表示活動的安排都必須靠青農的協助,利用年輕人的活力、創意及老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經驗,傳統與現代的思維結合,讓行健村除了在生產種植之外,又添加了新的風采。

從實作中學習 重新建立土地連結

「透過這些活動才能夠讓消費者認識這些食物、產地、農夫還有土地,而不是只有在超市裡面或者是螢幕的畫面上去認識,他們實際來這個地方才能真的認識。」擔任行健有機夢想村的經理同時也是活動主要籌辦人卓適富說。

說到為什麼要舉辦體驗活動,卓適富說,最早大家開始做有機都是因為食安問題,而為什麼會有食安問題,其實是都市生活離產地非常遠,中間有非常多層,導致連結愈來愈模糊。「許多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會在宣傳上迷惑他們,而從運送、處理、料理的過程中,每個人為了經濟利益會忽略其他層面,當食物送到嘴巴時,這就是食安問題的來源。」

在天氣晴朗的週末參與插秧活動的媽媽和孩子。 攝影/許庭瑜

為了重建連結,卓適富所能做的就是舉辦體驗活動,讓消費者重新來到食物的原產地。他表示,實際到了產地,就會注意到這邊的環境是不是有很多的污染、水源有沒有問題、農夫的狀況如何,當然跟食物的連結就會重新建立,這就是為什麼體驗活動很重要。他更表示當連結一旦變得很清楚的時候,都市的人就再也不用擔心食物安全的問題,對農夫來說也不用擔心種出來的食物沒有人吃、沒有人認識它。

走在稻田之間的民眾。 攝影/許庭瑜

在體驗活動進行的同時,他們也舉辦了品嚐會,「我第一次吃有機米的時候其實感動到要掉眼淚了,因為那個米是我以前從來沒有吃過的,它很紮實、很甜、有獨特的味道。」卓適富激動地說,他表示如果能吃得到、看得到、摸得到,這個連結會更清楚明確,民眾也會更願意來支持這邊的有機農夫。

堅持有機農業 創造無限價值

行健有機夢想村創辦至今已有八年的歷史,張美鼓勵年輕人返鄉,「以前種田沒出息,現在不一樣,因為農業轉作有機,價值無限。」她也表示對於行健村的農民來說,種植有機已然成為他們的榮譽感,希望未來的有機稻作耕種面積能夠愈來愈大。

架子上密封包裝的「行健米」。 攝影/許庭瑜

「種植有機不只在收入上有所增加,也能夠帶給自己、社會大眾、環境土地更健康的價值。」對於張美來說,成立這個村落不只是要賺錢,而是站在監督者的身份,照顧農民、提升品質,她表示會一直堅持有機這條路,讓行健有機夢想村發光發熱,持續走下去。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中,我們特別挑選行健村舉辦體驗活動以及品嚐會的週末,拍攝來擺攤的老農民以及參與活動的親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創辦人張美在創立無毒村落的堅持和用心,也透過這次的訪談,更了解現在食安問題的嚴重性,及居住在都會區的人們食用的健康與否。我們應該對食品要有更高的警覺心,因為吃得健康不只對自己,對栽種有機農產品的小農也是一種支持和回饋。有機可以創造的價值很多,這點是社會大眾該意識到的。

延伸閱讀

食安問題不再有 苗栗農二代「蛋」生奇蹟

阿義麵線 手作日曬 傳承百年

苑裡有機洋菇 聽音樂孕育出好味道

有梗爆米花 蹦出農田休耕新解方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青農返鄉 為行健村帶入新氣象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