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3 10:01

公庫:永遠記錄弱勢的這一方

陳姿妤、徐榕笛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以下簡稱公庫)堅持將台灣社會較少人關切的公民行動以影音形式紀錄下來,透過鏡頭保存這些可能被遺忘、忽視的社會運動。公庫記者楊鵑如說:「我們將事件保留下來,讓以後的人可以透過影像還原事件的過程。」

以第三者的角度 忠實紀錄

公庫組織起源於國科會補助計畫,計畫結束後,團隊延續對社會運動的熱忱,於二〇一四年成立「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由管中祥先生擔任首任庫長,而團隊營運所需的資金源自公眾募款。基於這樣的成立背景,在公庫工作的記者們認為任何議題都不應該被放棄,尤其當這場社會運動並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那公庫記者就更應該到現場採訪、拍攝,楊鵑如說:「我們的選材方式很簡單,哪裡人少我們就往哪裡跑。」

「簡化議題並不是公庫想要做的事情。」楊鵑如覺得每個社會議題都可能面臨長時間的變化,事件背後的問題無法一兩句就可以講清楚來龍去脈的,因此,公庫的理念是忠於影像,以及忠實呈現記者們所看到的事情。公庫透過長時間拍攝抗議現場或是紀錄每一位陳情者的說法,讓大家可以看見被主流媒體忽略的社會議題環節。

回憶起二〇〇九年,楊鵑如剛當上記者,對於很多事情並不是這麼熟悉,而觸發他關心社會不公不義之事的契機是苗栗大埔徵收案。一開始接觸這個事件時,「我那時候並不覺得苗栗大埔徵收案會逼人民到什麼樣的程度。」因為徵收土地一案需要漫長的時間,當事者之一的張藥房房主張森文先生一路從憂鬱症走向自殺,這個悲劇在楊鵑如的心中投下一顆震撼彈。回憶起當時,楊鵑如一度哽咽地說,得知消息的當下他正在台北抗議現場拍攝,事後透過畫面知情,才驚覺原來人民的力量跟政府相比真的是非常脆弱。

回憶起剛當上記者不久遇到的苗栗大埔案,楊鵑如忍不住哽咽。攝影/徐榕笛

燦爛時光會客室 邀請專家深入議題

為了讓民眾可以更深入社會議題,公庫與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合作,推出網路直播節目「燦爛時光會客室」,由公庫庫長管中祥專訪社會運動者,或是帶領觀眾討論一個社會議題,讓議題能透過觸及更多閱聽眾的媒介中傳遞、發酵。

管中祥說,公庫的產出大多都是純淨報導,但是一件事情應該要有多方看法,包括議題背後涉及的制度等,因此,提供當事者、意見領袖得以在一個平台發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過往燦爛時光會客室籌劃的議題裡,管中祥對於原住民凱道抗爭傳統領域一事印象很深刻。曾有一集在抗爭現場,以總統府為背景訪談抗爭者馬躍·比吼,獲得很多媒體大量引用,這個事件發展至今仍未獲解決,但管中祥覺得自己能把事件紀錄下來很有意義。

核廢三法在當時鬧得沸沸騰騰,公庫將它列為重點採訪。攝影/徐榕笛

舉辦演講 向下扎根培養公民素養

過去一年來,公庫已至十八所高中職舉辦演講,對他們來說,學生的反饋與支持是最大的收獲。管中祥說,有學生告訴他,公庫開啟他對社會的視野、對媒體的想像,讓他對媒體「腥羶色、不用大腦」的印象改觀。此外,學生也自發性地給予公庫定期定額捐款贊助,期許公庫可以繼續做出好的報導,給社會好的影響。

管中祥期許未來公庫可以把內容做得更深、更廣,並且能有多餘經費可以做出內容精簡的版本,以此區分現在固定產出、屬於資料訊息較為龐大的完整版,讓更多人願意瞭解公庫的議題內容。

在眾多的社會運動裡,公庫不曾缺席 。攝影/徐榕笛

採訪側記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用滿滿的影音記錄著台灣每一場珍貴的社會運動,記者們都是滿腔熱血去拍攝及記錄這些影像,讓未來的人可以透過他們的鏡頭得知最真實的事實。我去之前想過,難道人真的可以不為了名利跟金錢奔波嗎?直到我聽到楊鵑如記者說:「即使公庫半年後就倒,那我還是會待到它熄燈為止!」我才發現原來他們是一群懷抱夢想的人,對他們來說,獲得心靈上的富足比什麼都還要重要。

延伸閱讀

不甘於輕薄即時 《報導者》立志成新聞界舵手

學生媒體《三峽客》 保存地方共同記憶

小人物 堅持自己最平凡的大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公庫:永遠記錄弱勢的這一方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