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9 10:01

創意樂齡「新活藝術」引領長者重拾青春故事

林雨晨  / 台北市

隨著高齡化越來越嚴重,老人照護成了社會越來越重視的議題,但在台灣,對於長者的照顧往往只著重在生理上的照護,忽略了心理上的需求。社會企業「新活藝術」提供「傳承藝術」的創意服務,透過一對一志工陪伴,讓長者們在課程中能夠充分與人交流,並把自己的生命故事透過藝術分享出來,創造一個自在有活力的樂齡環境。

源自美國的傳承藝術

「傳承藝術」源自美國紐約Elders Share the Arts(ESTA)社區藝術機構,由Susan Perstain女士所創辦,是一種融合「團體工作技巧」及「藝術創作」的助人工作方法,運用團體帶領技巧,引導長者進行主題討論,透過創作來述說記憶中的經驗,將長者的生命故事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做」出來。經由主題式生命故事的分享、彼此間在藝術上的合作、互助,增加團體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建立深厚的友誼,使生活品質因著社會互動的增加而提升。

二〇〇三年,「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吳欣盈在接觸了「傳承藝術」後,經過兩年評估,二〇〇五年在全台海選,希望能找到有助人相關背景、喜歡藝術的工作者能去受訓。後來便派遣了康思云及江明璇兩位都具有社工背景的種子教師到美國將傳承藝術學回來,正式引進台灣。

談到怎麼會去參加海選,康思云表示自己從小就很喜歡藝術創作,在讀了社工系之後就很希望社工可以和藝術結合,但當時在台灣就只有心理相關的領域有藝術治療,因此當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二〇〇五年在海選種子教師人選時,他和江明璇就一起去報名,後來兩人才幸運的雀屏中選得以去美國受訓。

「新活藝術」的成立

到了二〇一〇年,傳承藝術方案在台灣已有五年多的服務經驗,他們發現在基金會有限的贊助金額下,以兩位種子老師來推動並執行方案的這種模式,無論在財力還是人力上,皆已無力負荷。為了能做得更廣,讓更多人能使用到,所以需要一個不同的經營方式,康思云及江明璇因此共同成立了「新活藝術服務有限公司」,分別擔任執行長及營運長。

營運至今,新活藝術總共有四位正職,另外兩位成員分別為品牌總監彭恩寧及教務專員楊筑鈞。彭恩寧說:「我們的公司很特別,四位正職都是社工背景,大家都在老人領域第一線服務開始,因此我們的強項就是很懂老人,知道該怎麼與他們互動、建立起關係。」

新活藝術期待用社會企業的方式,持續推廣傳承藝術方案,用創意服務老人們,並期望在這過程中能有符合收支平衡的收入,不僅老人們受惠,也為對藝術有興趣的助人工作者提供一個工作具彈性、薪資符合期待的工作環境,讓他們能將這樣的方案帶給身邊更多人、更多長輩。

新活藝術執行長康思云和藝術夥伴徐瑞霙在台上帶領課程。 攝影/林雨晨

傳承藝術本土化

彭恩寧表示在美國,長輩們已經習慣生活中有藝術存在,看居家擺設等就可以知道他們是習慣做一些手工藝的,但台灣的長輩不一樣,很多會對藝術比較抗拒,例如有些不識字的長輩,拿起筆就會覺得不自在。因此他們就得因應台灣的文化而調整傳承藝術的方式,使它能符合台灣長輩的習慣及需求。

課程內容部分,彭恩寧說,第一堂可能就做染紙,或摺紙等等不會用到筆的活動,讓長輩從簽自己名字開始練習,慢慢願意拿起筆。「我們其實花了很多時間,慢慢轉化傳承藝術的方式,讓它能在核心精神不變的狀況下,讓台灣的長輩能夠接受,覺得自己是可以的。」

目前,新活藝術已經研發出超過一百五十種創作方式,多種素材運用如:石頭、羊毛氈、紙黏土、毛線、環保素材等。創作成品包含平面創作集結成冊的生命故事書,或是單一展示之立體作品,如相框、石頭多肉盆栽等。

長者們專心的製作毛線相框。 攝影/林雨晨

「帶領者」與「藝術夥伴」的培養

除了本土化傳承藝術方案之外,新活藝術也推出培訓系統,希望能培育更多「帶領者」和志工「藝術夥伴」。他們開出紮實的課程,不只上課還有實習,讓對銀髮議題有興趣的人,不論是年輕人或是健康的退休族,都可以來報名參加培訓,通過評測後還可以拿到國際認證的專業證照,成為能獨當一面的活動帶領者。

新活藝術將這些人都納入人才庫中,派案給他們,並且成為他們的支援後盾,透過緊密的聯繫,掌握每位帶領者及藝術夥伴的狀況,確保他們的能力都是不斷在提升的,讓傳承藝術的種子能遍佈全台。

志工們參加為藝術夥伴開設的「手作舒壓課程」。 圖片提供/新活藝術

助人者也是受益方

參加了三年新活藝術志工服務的徐瑞霙分享自己是退休老師,以前就是教美勞,退休後在樂齡中心教長者手作課程。此後,在同事介紹下認識了新活藝術,得知他們也是藝術陪伴,覺得和自己的專長很合,因而參與了他們的志工培訓。後來發現很喜歡他們的理念,因此一直參加到現在,不論是志工陪伴或是長期一對一服務等都有參加。

徐瑞霙表示參加新活藝術服務後,讓他對在樂齡中心的課程有了新的體驗,體認到原來教長者,不只是手作技巧,還有另一層更深的涵義。「以前我都比較重視他們做出來的成品,但參加新活藝術的這幾年我開始會注意他們心裡想的;在知道很多老人其實是想快樂交朋友時,手作便從目的變成了只是種媒介。」

徐瑞霙也分享自己運用新活藝術所學到與長者的聊天溝通技巧,讓她和婆婆相處起來更容易了。「運用聊天技巧,我和婆婆的關係從以前權威與媳婦,到現在更容易能自然的聊天,談起以前的事。」

另一位藝術夥伴藍惠玲則說,自己是在社群網站看到新活藝術的資訊,剛好家裡有長者,也覺得是個很新鮮的方式,因而報名參加。他分享在陪伴與接觸老人的過程中,會收穫長者各種生命的點點滴滴,因此會省思自己在慢慢變老的過程中想成為的樣子,「不僅更開放自己的心,也會學到更多不同方式來對待身邊的人與家中長者。」

活動後長者們拿著自己的作品開心合影。 攝影/林雨晨

採訪側記

那天去採訪時參加了新活藝術的活動,協助一位很可愛的奶奶一起製作毛線相框。邊動手邊聊天的過程中,奶奶一直跟我傳教希望我加入教會,看到他這麼笑咪咪又充滿熱情的跟我描述教會的好,就覺得很有趣也體會到長者真的很可愛。或許服務長者的人就是希望他們能常保這樣快樂的樣子吧。

延伸閱讀

活出不老夢想 翻轉長者生命態度

北醫展齡中心 打造長者的幼兒園

青年陪伴老年 好幫創青銀生活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創意樂齡「新活藝術」引領長者重拾青春故事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