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梓鈞、吳珩瑜
性平教育的內容涵蓋情感、性、同志與多元家庭等議題,在性平事件防治上,也與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有關。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研發及出版多型態媒材之教具,協助性平教育的推廣與再精修,致力消除教育現場裡的性別歧視。
「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案件,讓我們知道,性別友善校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黃嘉韻認為,性平教育的觀念灌輸,除了來自家庭、媒體,「還有很大一塊是孩子在校園跟老師的接觸」。若老師本身具有性別平等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便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不能因為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特質的不同,而排擠、非難他人。
透過協會的創立,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以典型的專題演講、舉辦活動、倡議發聲,加上新創的培訓性別平等教育種子教師、研發性平教育之教材教具及教法、出版性平教育系列書籍與影片、提供性平教育資源平台和校園性平事件諮詢等方式,協助老師將性別議題與性別平權的概念,融入教學領域以及班級經營裡,「幫助老師、學校建立友善的校園環境,讓孩子都可以自在平安地上下學。」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副秘書長蔡易儒溫柔地說。
「雖然有性別平等教育法,也有課程綱要的規定,但在落實程度上,有時候會滿令人失望的。」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張明旭表示,即使是台灣第一首府大學,醫學系的教授一樣會在課堂上說出:「女生考那麼好幹嘛?女生就是要嫁人的啊!」
此外,反對性平教育及同志的家長、宗教團體,也會不停到學校和教育局抗議,或找民意代表施壓。港和國小老師劉育豪因為在課堂上教導學生保險套使用方式,被反同團體舉發涉嫌猥褻、妨害風化;瑞祥高中原先邀請同志諮商心理師黃楷翔進行性平教育演講,也因家長及議員的關切,被迫取消。
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使得性別平權在校園裡被視為是爭議,甚至是禁忌的話題。張明旭說:「這對教育現場的老師是很大的壓力,也是對教育專業的侵蝕;對於學生的受教權更是很大的損害。」由許多學校老師組成的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根據自身實務經驗,就性平教育的教學困境與缺乏探討的領域,彼此分享和整理,以尋求、創造可以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
早期藉由出版書籍《感謝那個性騷擾學生的男教授》、《校園現場.性別觀察》、《性要怎麼教?》、《大年初一回娘家》、《擁抱玫瑰少年》、《解放校園行動筆記》,串連生活、文化、習俗與性別。中期開始拍攝影片《女生正步走》、《奈米女孩》、《青春水漾》,將無形的觀念影像化,試圖翻轉傳統的性別不平權。再到近期研發出品桌遊教具《扮家家遊》、《魔法學園》,把多元性別、家庭、議題等概念,結合到互動性及趣味性高的卡牌遊戲。」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供應老師利用媒材裡性別議題的投射,教授出更貼近生命經驗的性別平等教育。
蔡易儒分享,到台東土板國小推廣《魔法學園》時,借用《魔法學園》遊戲設計的牌卡、角色、情境,與學生玩樂的同時,談論校園會出現的性別、霸凌、認同等問題。一位皮膚偏白的小男孩,因為與其他原住民同學長得不太一樣,沒有辦法好好地融入校園生活。透過合作型桌遊《魔法學園》,他擁有了被同學接納的情境機會,也開始欣賞自己的優點。「沒有想到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去建立他的自我認同和自信心。」
從精進第一線老師的性平教育知能做起,教導學生正確的性別知識,進而澄清外界對性平教育的恐嚇言論、不實攻擊與誤解。同時,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也開始發展與樂齡長者談性平教育議題的課程及活動。蔡易儒期望,「當爺爺奶奶的性別觀念有一點鬆動後,會以比較友善、多元、開放的態度與孫子輩相處時,或許第二代也會有一些鬆動。」
採訪側記
學習的用意不僅是讓學生具備應試能力,還有著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的真諦。所謂真正的大人,不是世俗定義的金字塔頂端,而是能包容與自己不一樣的人。蔡易儒謙虛地說自己很意外,一款性平教育教具《魔法學園》,竟能成功幫助一個孩子重新融入校園生活。但我們深深地覺得,這是努力所暗藏的驚喜。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當一顆性別小種子 推廣台灣性別平等教育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