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10:01

用畫說話 拿畫筆揮灑生命價值

劉燿瑜、宋以安

許多重度身心障礙者在結束高中學業後,面對無法進入職場或繼續升學的未來,最後只能選擇回家接受照護。他們長期獨處家中,不但喪失與人相處的能力,面對沒有生活重心的人生,心理上的沮喪和挫折是家長和教育者所不樂見的。「台灣畫話協會」創辦人蔡啟海希望以美術課程,幫助這些身障學生重拾與社會的鏈結,並在創作的過程中,讓他們建立對生命的自信、找到生活的重心與價值。

帶特教生走出家門 重拾社會鏈結

蔡啟海從事特殊教育三十年,主要的工作是在和美實驗學校特教部擔任美術老師。他自幼罹患小兒麻痺,在家裡經濟不富裕的狀況下,學畫畫是少數負擔得起,且能讓他好好發揮才華的興趣之一。正因自己是過來人,蔡啟海認為,讓身心障礙者能夠在接觸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透過畫筆充實自我、展現心中自信,是他從事特教美術教育最重要的初衷。

台灣的特殊教育只照顧孩子到十八歲,很多身心障礙學生在多年的教育下,好不容易習慣了團體生活,也學到一點自主的生活能力,但畢業回到家,一切所學又全都荒廢。畫話協會理事長羅碧惠表示,自己也是身心障礙學生的家長,在罹患多重障礙的女兒高中畢業後,看著小孩既無法繼續升學,也無法進入庇護工廠工作,內心對於孩子的未來是很迷茫的。

有感於學生們的需要,以及不忍多年的特教心血化為烏有,畫話協會創辦人蔡啟海在退休後,與同是特教老師的妻子李淑玲決定成立畫話協會,供畢業後無處可去的重度身心障礙學生,一個能夠讓他們走出家門、紓解身心的平台,希望透過每周開設的美術課程,重新賦予他們生活重心。

蔡啟海講述畫話協會的零拒絕精神,不管什麼條件的學生都能來嘗試畫畫,最重要的是給他們一個走出家門的機會。攝影/宋以安

翻轉特教印象 為學生充權賦能

「有些身心障礙者的家長,會覺得小孩如果沒有自理能力,就待在家裡不要出來。」持續於台北教育大學鑽研特教領域的李淑玲老師表示,台灣的特教發展從最早的服務取向,演變到現在提倡的充權賦能,中間歷經的改變之大,讓許多家長、民眾來不及更新觀念。

早期的特殊教育,秉持著服務的理念,只專注在照顧好身障者的生活所需,讓他們能在特定的庇護空間裡維持基本生理機能運作。但隨著社會思潮的演進,現在的特殊教育提倡應透過教育,讓身障學生能充實自我、發現自己才華,並以此證明自己的價值。

李淑玲表示,很多剛來畫室的學生,因為長年待在家中缺乏與社會的互動,一開始完全不敢講話,甚至連提起畫筆都不願意。但其實只要有老師願意耐心的陪伴和指導,即便需要一兩年以上的時間,這些身心障礙學生還是可以開始一筆一畫,跟著老師學習,畫出自己心中的風景,李淑玲說:「我們希望透過畫話協會開設的課程,讓更多家長知道,身心障礙的孩子是需要走出家門和社會互動的。」

李淑玲講述台灣特殊教育的發展進程,語氣充滿教育者對學生和教育研究的熱忱。攝影/宋以安

跨越障礙類別 持續精進特教方法

「自閉症的學生大部分在配色上較為大膽,而腦性麻痺的學生由於無法控制畫筆力道,粗大奔放的線條是他們在繪畫時的特色。」由於畫話協會的招生對象不限障礙類別,使得不同畫風的作品能夠在同一個畫室裡呈現。蔡啟海表示,退休前在和美實驗學校教授的大部分都是肢體障礙較輕度的學生,所以一開始在畫話協會上課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去摸索不同障礙類別在教學上所需注意的技巧。

也因為協會匯集了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生,在課程的設計上,蔡啟海夫婦秉持著實證本位的精神,持續在畫室引進各種新穎的特教方式,並分享成功案例。李淑玲積極將她於特教系研究的各式治療方式,拿來跟蔡啟海做討論,看能不能應用在課程上。「腦性麻痺的學生,在拿畫筆的時候可以訓練手部肌肉運動,而拼布課程時則能訓練學生的手眼協調。」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達到治療的功能,蔡啟海夫婦以藝術育療為出發,結合各式治療方式,希望在心理上能治療、充實學生外,在生理上也能夠有一定的幫助。

林媽媽帶罕病女兒到畫話協會上課多年,女兒的每幅作品都是她一筆一筆的陪伴、耗時數月所完成的心血。攝影/宋以安

揮灑成果 證明自我價值

二○一八年四月於台中歌劇院所展出的「愛與美的力量 行遍世界──創意行李箱包世界趴趴GO」,畫話協會不但將學生作品做成行李箱展出,更邀請購買作品的民眾在旅行時,拍下行李箱與各地景觀的合照,並回傳給協會與學生分享。透過買家回傳的行李箱照片,學生即使不認識該城市,也能藉此感受到自己透過作品與世界產生連結。「學生們賣自己的藝術品,重點不在於能讓他們賺多少錢,而是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用的。」畫話協會理事長羅碧慧表示,每次當學生看到有人願意珍惜自己的作品,那種洋溢在臉上的成就感跟喜悅,是錢買不到的。

羅璧慧表示,學生看見自己的作品能在歌劇院如此正式的場地展出,興奮之餘,同時也很有成就感。圖片提供/台灣畫話協會

未來,畫話協會除了推廣藝術育療課程和舉辦展演,更希望輔助身心障礙學生自主打理生活,羅碧慧理事長說:「有些學生因為每週要來上課,不識字的他們甚至開始學會自己一個人搭公車。」羅碧慧表示,畫話協會對許多學生來說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重心,正因如此,協會希望在未來可以成立一個畫室結合咖啡廳,甚至還有小花園的複合式園區,讓畫室的學生在家長逐漸失去照顧他們的能力時,能自食其力的在園區裡賣點自己的藝術品或簡單餐飲,給予自己未來一個獨立生活的希望。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是每周例行的油畫課程,看見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生齊聚一堂,上課期間有說有笑,面對來採訪的我們,不怕鏡頭也不怕生,還親切的問我們從哪裡來。想到這些身心障礙的學生,如果沒有協會提供的畫室空間,可能就得長時間獨處家中,不禁對蔡啟海老師所做的事情格外感動。另外在訪問李淑玲的過程中,也充分體會到夫妻倆對於特教研究的熱誠,即便退休都還是不忘再繼續秉持實驗的精神,希望帶給身心障礙學生最好的支持與協助。

延伸閱讀

林正盛創「多寶學堂」 給予星兒簡單幸福

「讓我照顧你」 第一社福照護心障者

勝利超商 開啟身障就業新可能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用畫說話 拿畫筆揮灑生命價值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