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6 10:01

殘障桌球 捕「桌」自信

劉旻君、劉瑜瑛  / 台北市

台北市殘障桌球協會的前身──向陽桌球社,培育出許多殘障桌球好手。殘障桌球協會成立之後,也在台灣首次舉辦了「海峽兩岸殘障桌球賽」,是推動國內殘障運動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要試過 才知道困難

每個星期一到四晚上,是台北市殘障桌球協會的練球時間。跟一般練球不一樣的地方是,為了配合學員們的身體狀況,有些教練也會坐在輪椅上跟學員對打,一位教練陳渝蓉就說:「真的嘗試過,才知道這有多困難。」因為一般人不太會控制輪椅,所以打球的時候就會顯得有些手忙腳亂,反而原本就坐在輪椅的傷友們,在這方面是控制自如,只差在手腕的力道不太能掌握好而已。

桌球教練在訓練時,也會跟學員一樣坐著,讓自己更可以體會到,學員的困難點在甚麼地方。 攝影/劉瑜瑛

在一歲前就被診斷患有小兒麻痺的王欣旗,加入殘障桌球協會已經一年了。他說,一開始會接觸這裡,是因為他一直很喜歡運動,之前也曾經嘗試過輪椅網球,但是網球需要使用的力量對他來說負擔太大了,因此才轉而來打體積相對較輕巧的桌球。而即便是桌球,還是會遇到困難,因為下半身沒有辦法有效發力,王欣旗說:「常常力不從心,做不到教練要求的正確動作。」但他也表示多練習的話,情況就會比較好。

別人可以做到 我也可以

殘障桌球正式比賽分為十級,一到五級是坐輪椅的傷友參加的,六到十級則是可以站立的傷友參加的,而數字越小,代表選手的情況越嚴重。一名二級選手賴永權說,平常會利用多揮空拍,讓自己的肌肉習慣擊發球。雖然過程很無聊,但自從加入協會之後,他表示自己變得比較樂觀,「原來正常人做的,我也可以做到。」他也說,在比賽時可以看到許多和自己一樣的人,「看到他們認真的樣子,真的覺得很感動。」

有些傷友因為手腕比較沒有辦法發力,因此會把球拍跟手腕用布纏在一起,可以比較有利控制揮拍動作。 攝影/劉瑜瑛

另一名八級的選手蔡旭棠說,每次來協會打球他都覺得很高興,「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也可以和大家聊天。」參加協會後他才知道,打球時專注力很重要,因為每一球的速度跟角度都不一樣,不能想怎麼打,就怎麼打,要學會判斷。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最適合什麼樣的打法。」

學員認為來協會上課,不但可以讓自己找到一個抒發的管道,也有機會可以認識跟自己情形一樣的傷友,因此心情都很愉悅。 攝影/劉瑜瑛

義務成習慣 習慣成傳統

每次練習時,都會有五到六位教練在場指導。殘障桌球協會的教練,大部分都來自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現任總教練江孟軒說,第一任總教練就是文化大學的老師,因此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到現在也快三十年了,有許多教練都是從大學時期就來到協會幫忙,一待,可能也就是五、六年。雖然一開始是老師要求的義務,但到現在,「這也變成一項傳統了。」

江孟軒表示,這些傷友們在技術上,沒有辦法跟一般人一模一樣,但是在訓練過程中,會特別針對他們比較需要加強的部分,例如有的人就要先教他們學會怎麼邊打球,邊操控輪椅。而其他如延展性或是一些技巧性方面,江孟軒說:「這就要靠他們自己多練習了。」他也認為這些傷友雖然行動不便,但他們還是願意來運動,這樣的精神真的非常可貴。

傷友們即使腳上有傷,行動比較不便,但每個禮拜還是願意花時間來這邊跟大家打球。 攝影/劉瑜瑛

協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會內賽,讓不同等級的選手,有機會可以跟正式比賽遇不到的選手互相切磋。而除了會內賽之外,今年他們也會參加,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身障運動會,陳渝蓉說,每一年的目標就是比去年還要好,上次拿到六面金牌,「我們今年的目標,就是七金!」

採訪側記

很多人對於桌球的印象不外乎是,移動一定要很快速。但是在採訪時,看到這些傷友們雖然下半身可能不能移動,不過他們依然可以利用控制手腕來打到球,而且很多傷友在打球時,臉上的表情是快樂且不失認真,可以看出他們真的享受在打球的過程中。

延伸閱讀

新北市身障桌球 揮拍擊出新生命

車禍截肢 國手轉戰殘障桌球居世界第二

殘障桌球 球桌上揮出生命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殘障桌球 捕「桌」自信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