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宥辰 / 台東縣
台東縣池上鄉池上書局深耕在地超過六十年,從過去單純販賣文具書籍的傳統書店,在第三代經營者簡博襄接手後,除了引進各界名人選書在店內展示,更將書店轉變為推動池上藝文活動的推手。
「不能讓書店收掉」 對傳承的堅持
池上書局創立於一九五五年,至今已超過一甲子,可說是看遍了池上的興衰轉變。當年由喜愛閱讀的現任店長簡博襄祖父創立,是池上第一間書店,後來因為年紀關係身體無法負荷,傳給簡博襄身為公務員的父親,等到十幾年過了之後,就輪到簡博襄來接下這個棒子。
「從小自己就是小孩中跟書籍接觸時間最長,思考之下覺得我是個合適人選,簡博襄說,自己在一九九八年左右回到池上接下書店,當年閱讀風氣相比現今要來的好上不少,書局每個月利潤還能超過十萬元,但因父親想退休,書店面臨後繼無人的情況,自已思考後覺得不願意讓已經四十多年歷史的書局收掉,便毅然決然回到池上接手。
傳統與觀光間的拉扯
早期的池上書局除了販賣書籍本身所帶來的文化知識外,也讓為數眾多的學生與公家機關能夠就近採購文具用品;然而對書店來說最重要的這兩個財源,在近年來因大環境轉變,開始呈現大幅度下滑的情況。
「大賣場跟便利商店的出現,文具用品的銷售很難敵過他們,而書籍也一樣,我們很難去跟進貨量大又便宜的店家抵抗。」簡博襄說,再加上人口外流嚴重,學生數量在這十年持續萎縮,消費者幾乎被搶光,而獨立書店就必須去思考,自己如何創造在市場中的獨特性,找出自己的一條生路。
簡博襄說,目前池上在地人在書籍上的消費習慣已經大致固定,這十幾年來也不會因為人口減少或是經濟不景氣而有太大的變動;而比較會有變化的則是面向觀光客的部分,近幾年池上觀光起飛,隨著觀光客而來的消費就會變得比較明顯,也因此書局的產品也有部分是改向以觀光客為主要銷售目標,如印有池上風景的明信片等文創產品,也有介紹池上在地人文的《池上二部曲:最美好的年代》等書籍。
來自四面八方的名人選書
而現今在池上書局內採用的「名人選書」模式, 正是在不失去書局文化氣息的同時,又能夠增加對於觀光客的吸引力,也成功讓許多人慕名而來。
起初是由陳文茜某一年來池上參加活動,也到池上書局來參觀,發現店內書籍種類很少,當時因為店內本身書籍銷售情況已經走下坡一段時間了,進的書都賣不太掉,後來也乾脆先不進了,陳文茜看到這樣的情況後,提議說願意將家裡的書寄過來書局,豐富這邊的藏書量。
一段時間後作家侯文詠也因緣際會造訪池上,聽聞消息之後也邀請蔡康永一起將藏書送來;池上駐村藝術家蔣勳、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作家劉克襄與天下文化,也都隨之加入名人選書的行列。
簡博襄說,由於書局已經很久沒進新書,開始陳列名人選書之後,書的銷售量確實有成長,跟以往十幾年比較起來,有著明顯的差距。
目前在書局內陳列著兩排靠牆的大書櫃,擺放著六位名人與一間出版社各自送來的藏書,除了各自的著作,如蔡康永的《為你自己活一次》、蔣勳的《美的沉思》等,從《賈伯斯傳》到《中國的世紀》,甚至是《精選古文觀止解析》都能在書櫃上找到。
對於已經無法像以前閱讀風氣旺盛時一樣,能隨心所欲的向經銷商進書的池上書局來說,一方面能夠為在地閱讀環境增添色彩,名人們本身所帶來的觀光效益,也能為書局打開更多的可能性。
與台灣好基金會一起讓池上更好
池上近幾年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文藝重鎮,除了因廣告知名的自然景點之外,由台灣好基金會一手創立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無疑是其中的最大功臣,每年舉辦舞蹈與音樂等藝文活動,邀請雲門舞集、鋼琴家陳冠宇、歌手陳建年等藝術家來池上,讓在地居民不用跑到都市,就能體驗到高水準的演出,另一方面也吸引海內外觀光客到來,成功打響池上的名號。
而在這些風光背後,池上書局可說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腳色;二OO九年台灣好基金會成立,秉著幫助鄉村發展藝文活動的理念,開始在全台找尋據點,最後落腳在池上,當時池上書局是接洽的池上在地協會中的一員,台灣好基金會想說書局跟文化比較接近,且簡博襄對在地熟悉聯絡方便,決定以池上書局作為聯絡站。
「池上在基金會進駐前,在地的藝文活動其實就已經很活絡了,有這個基礎在基金會也會更願意來跟池上合作。」簡博襄說,其實一開始提出的活動都是以在地居民的需求為第一考量,發展觀光並不是主要目的。
簡博襄認為發展藝文活動並不能在一開始就設定以觀光客為主要客群,落實在地的藝文素質提升才是長久之計;「我們還是以在地為主,觀光客是附帶的,只要我們池上居民的參與率能穩定成長,就算沒有觀光客來,這些藝文活動都能夠繼續舉辦下去。」簡博襄說。
台灣好基金會來到池上已超過十個年頭,由於每年的活動規模都在增加,需要池上書局負責接洽來池上的藝術家、或是聯絡表演場地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最後簡博襄與妻子曹菊苹也從一開始的志工身分,現在直接到基金會任職,一方面能夠更有效率的統籌活動,最重要的是讓書局能夠有另外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目前在池上的藝文活動超過一半都跟基金會有關,另一半則是在地居民對文化的共同意識,就像是種稻一樣,當年基金會來池上播種之後,和居民一同培養茁壯,幾年過後就有了現在的成果。」簡博襄說。
前池上國中校長游數珠對池上書局以及台灣好基金會也給予非常高的評價,「他們對於地方的教育產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讓這個台東縣中的一個小鄉村,能夠有與世界接觸的機會。」游數珠說,只要有藝文活動要舉辦,老闆必定會來學校將消息告知孩子們,也為了孩子的教育接洽了許多外來講師,這些文化課程都是以往很難出現的,有了池上書局與基金會的媒合,孩子們能有更加充實的學生生活。
「池上書局老闆是個熱心又溫和的人,很願意為了地方付出,曾有一次自己跳下來為孩子們上數學課,讓我印象很深刻,整體池上能有今天的文化藝術氣息,池上書局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游數珠說。
幾十年來如一 不變的書局角色
談起書局往後在池上的角色,簡博襄認為還是會與過去幾十年來相同,繼續扮演著一個鄉村間傳統書局應該要有的腳色,為學生、公務人員等有需要的人提供文具用品,想看書時來這裡也能看到一些書,不會讓整個地區的藝文活動停擺。
而夫妻倆則是會繼續和台灣好基金會合作,在池上推動文藝活動;簡博襄說,基金會要辦活動還是會透過書局宣傳,雖然說以現在的知名度來說,或許不需要書局,但由書局來擔任這個角色是非常適合的。
「雖然一個小書店沒辦法說什麼要改變整個地區的讀書環境之類的話,但盡量還是不想去遺棄那些看書的人,會繼續努力盡到一個書店該有的本分。」簡博襄說。
採訪側記
非常有懷舊感的一間書店,訪談中可以感受到店長夫婦對於池上這塊土地的熱愛,能夠撐過書店收入不佳的那段時間,真的佩服兩人為了故鄉所付出的努力,現在池上能有如此大規模且頗具好評的藝文活動,池上書局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池上書局 走過一甲子的在地文化源頭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