楫文社 從讀書會認識青年創作者

楫文社 從讀書會認識青年創作者 | 華視新聞

【記者吳千千、沈育琪/新北市報導】楫文社不只是一間販售書籍的書店,同時也成立了北台灣讀書會,邀請臺灣的青年創作者向大眾介紹自己的作品和故事,希望藉由對話和互動的過程中使更多人對文學產生興趣,並且讓青年創作者有更多機會被看見。

從網路經營走入實體書店

楫文社是由店長陳冠宏在作家陳泓名協助下創立於永和的獨立書店,他們在大學時期曾一起創立文學社團。而陳冠宏曾經擔任過候選人助理、自由策展人,也曾經做過文化部統整臺灣地方歷史資訊的文史專案,並且在這些經驗中獲得經營書店的養分,像是之前的策展經驗就能夠運用在讀書會的舉辦上。在創立書店之前,楫文社在網路上經營閱讀推廣計畫,參與的閱讀推廣組織「想像朋友寫作會」獲得了文化部的補助,也希望能藉此組織和大眾介紹閱讀的有趣之處。之後他們也加入了臉書新詩的推廣粉絲專頁「每天為你讀一首詩」,這個擁有十三萬粉絲人數的粉絲專頁會每天推薦一首新詩給讀者,而陳冠宏曾在粉絲專頁內從事過新詩推薦和賞析的工作。

然而,在這些推廣活動中他們發現,青年寫作者在網路上的活躍並不足以將他們的創作打入大眾。「希望在臺灣能在菜市場跟別人聊現在臺灣本土創作有哪些很棒的作品,為了要做到這件事情,只在網路上是不夠的,所以在網路經營一段時間之後就想要去轉戰實體的店面。」店長陳冠宏這樣描述他們選擇創立楫文社的原因。

陳冠宏和陳泓名認為原有的空間只拿來做為車庫使用太過可惜,因此決定將這裡改造成書店,雖然空間不大,但是書店該有的書架、燈光和桌椅都很齊全。而他們認為實體店面最大的特色就是──來訪的人並不固定,今天拜訪的人可能是一位喜愛咖啡的爺爺,明天可能是一位帶著小朋友的媽媽,相同的是,他們接觸文學的機會都增加了。楫文社希望藉由書店去跨越寫作小小的同溫層,除了在學術圈、學校和對藝文有興趣的人之外,臺灣的創作圈或許能有更多的受眾。

店長陳冠宏穿上工作服為我們泡茶、咖啡,細談書店未來和期望。 攝影/沈育琪

從讀者的選擇中學習

楫文社販售的書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文學類,而文學又以臺灣本土創作為主,例如: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朱宥勳《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楊双子《花開時節》等。二是社會科學類,其中有許多書籍都是經由來訪客人推薦的,例如:《猿猴、賽伯格和女人》、《田野的技藝》等。

身為作家的陳泓名說對於文化產業而言,他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作者生產書籍,出版社編輯,並且由書店販賣,而在整個過程中,第一線面對讀者的是書店。大型的出版社和網路書籍販售通路很難面對讀者,因此,有了楫文社這個可以使用的空間,也有了可以消耗的時間,就能夠從讀者選擇的書籍去了解哪些類型的書會有人喜歡,哪些書的內容讀者難以理解。由此,陳泓名可以按照讀者的回饋來矯正自己寫作的方向,對他自己創作方面而言,開書店是非常好的資源。

藝起參與 北臺灣讀書會

除了書店,楫文社還創立了北臺灣讀書會,當有成員對某本書特別感興趣時,那他就可以針對那本書去開設讀書會。這些讀書會不是由上對下,不是由書店來決定主題,而是可以由下對上重新構組讀書會,書店的功能只是開放出空間提供大眾使用。

陳冠宏提到永和其實沒有太多的藝文活動,臺北市有很多藝文活動,但是一過台北橋就直接銳減。因此楫文社幾乎每個禮拜都會舉辦讀書會,像是之前在朱宥勳《文青寫作指南》的讀書會中,分享了臺灣文學發展各個階段的概況,並帶著讀者穿越數百年的臺灣文學歷史。而在楊双子《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的讀書會中,分享自己與雙胞胎妹妹的故事,也帶著讀者重返兒時記憶。

陳冠宏說參加過活動的人對於楫文社的回饋多是感謝,感謝在永和有麼這個一個溫馨的角落能讓他們參與藝文活動,雖然無法預測每一次來這裡會遇到哪些人,但是大家都知道有個書店會穩定存在,進而和每一次新認識的人相約下一場的讀書會。楫文社開設讀書會一方面是希望將文化部給予的補助回饋到青年創作者身上,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分享青年創作者的視野和他們希望向大眾傳達的理念。

店內擺設處處經過用心佈置,溫馨的氛圍讓人捨不得走出楫文社。 攝影/沈育琪

讓青年創作者被看見

詩人作家小令是當日的講師,她手裡拿著的是自己的作品《日子持續裸體》。 攝影/沈育琪

楫文社發現雖然青年創作者不缺乏寫作的才能,但是他們缺乏能夠被看見的機會。陳冠宏談到內容好的書不一定賣得好,反而是那些好介紹的書賣得比較好,因為讀者不一定能理解作者在寫什麼,但是當他們看到書籍封面大綱是自己喜歡的,就比較可能會購買。除此之外,在開書店的過程中楫文社了解到整個出版通路的運作過程,知道出版社偏好什麼類型的書,也知道和出版社交流需要注意哪些細節,這些都是楫文社能夠從中帶給青年創作者的資源。

楫文社選址於永和,除了陳泓名在永和有合適的使用空間之外,永和也是許多作家的居所,例如:陳雪、李奕樵、楊双子、朱宥勳等。因為這個原因楫文社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青年創作者討論文學的基地,互相看看彼此的作品、並給予意見,讓作家們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個體,也藉由店裡的書籍和讀書會讓大眾有更多機會能夠看見他們。

作家朱宥勳到楫文社的講座分享,討論他的新作《文青養成指南》。照片提供/楫文社

採訪側記

在我看來楫文社像是一個在此領域的新星,儘管獨立書店開店條件不友善,仍朝著理想前進,其實內部空間不大,氣氛環境都很好,小小的卻覺得什麼都有了,看不到的卻充斥在其中的是對於文學的熱愛和期待。我很喜歡店長陳冠宏說楫文社將是在來這裡討論文學可能性的作家們發光發熱前的聚集地,這樣的純粹與堅持很感動我。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