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昀彤、莊星卉/臺北市報導】「你知道你購買的洗衣精對環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危害嗎?」不只是洗衣精、洋芋片、衛生紙……生活周遭的所有商品,都有可能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元兇。二〇二〇年,透明足跡2.0計畫,在民眾募資下,成功開發了「掃了再買APP」,並獲選「Google Play最具潛力應用程式」,只要拿起手機對條碼輕鬆一掃,商品製造商的環境違規紀錄便一目了然。
貼近民眾日常 以數據為基礎重新出發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早從二〇一七年,開始推行透明足跡1.0計畫,以「環境數據」做為核心,彙整企業環境違規資料,透過網路平台,將原先複雜冗長的數據資料,轉變為簡單明瞭的視覺圖表;更以公民參與及監督,促進企業重視環境社會責任、檢視政府治理漏洞,甚至促成環境相關法規的修法。不過,在這三年間,綠盟卻發現透明足跡1.0似乎無法有效地讓消費者有感,透明足跡研究員柯乾庸說:「還是有點過於生硬了,跟一般民眾的距離也距離較遠。」
二〇二〇年推出的「透明足跡2.0」是繼1.0之後的擴增版本,設計專屬的「掃了再買APP」,消費者只要掃描條碼,就可連接到內建的商品資料庫及所屬環境違規紀錄,與1.0相比更貼近消費者日常。過去大家或許知道特定企業有相關的違規紀錄,卻不知道生活中某些產品事實上就是該企業所生產的。
以常見的民生用品衛生紙為例,在掃了再買APP的資料庫中,已有超過三百筆商品資訊。拿起五月花衛生紙掃描條碼,可發現製造廠商永豐餘消費品實業公司,曾有水污染、空氣污染等五筆裁罰紀錄,共被裁罰約五十八萬元。換個品牌再試一次,則可發現生產舒潔衛生紙的金百利克拉克公司,曾有廢水溢流、廢棄物污染排放等裁罰紀錄,共被裁罰約十七萬元。綠盟希望提供明確的違規資訊,讓消費者在購物時,進行交叉比較,並選擇對環境友善的企業。
政治系出身的柯乾庸說,自己在求學階段就對環境運動特別感興趣,因此相當關注政府對環境污染的管制作為。也因為這樣的興趣,柯乾庸在透明足跡1.0計畫時,就加入綠盟團隊。柯乾庸認為過去鮮少有人利用數據資料來推動環境運動,因此透明足跡利用客觀的環境違規資料,向政府及企業展示民眾對環保的重視,能促使政府、企業及消費者做出改變。「當消費者知道更多相關資訊後,我們認為消費者的行為是有機會被改變的。」柯乾庸說道。
敵人還是夥伴? 良性溝通與建立信任
「最困難的當然還是一開始要求資料公開這部分。」柯乾庸認為,資訊公開的過程並不容易,政府本應將企業的環境資料向民眾完整公布,卻往往不見企業的具體違規事由,包括政府對於企業的稅務補貼資料也是同樣缺乏。二〇一七年透過資料整理,透明足跡也曾發現關於某大型石化廠的排放數據大量地以各種巧門被掩蓋,監測率的有效度也不夠嚴格。
根據綠盟的透明足跡二〇一八成果報告,除了石化產業外,環境違規資料被掩蓋的情形也發生在其他企業。透明足跡研究員陳震遠表示,在閱讀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之後,他發現其中仍有許多環境違規紀錄沒有被企業寫入。由於陳震遠就讀研究所時,曾做過水污染環境運動的相關研究,因此對於政府、企業與民眾三方,在環境運動中的互動關係有深入認識。這些經歷也讓陳震遠發現,推動環境運動時,首先要了解:企業到底在意什麼?
陳震遠也將研究所的經驗帶到綠盟,開始與企業一起閱讀社會責任報告書,並且向企業說明,只要正視環境違規資料,誠實地面對消費者,並且好好地改善違規情形,消費者仍然會再給予機會。
過去的資訊不對等導致了消費者與企業、政府互相指責的情況發生,但在有了明確數據之下,三方才有可能平心靜氣地針對問題來源做改善。「必須有人試圖提出一些佐證,也讓民眾瞭解到,並不是企業不改善,而是過程必須是漸進式的,而非一步到位。」柯乾庸認為透明足跡是促進政府、企業及民眾溝通的管道,並利用公開的環境違規資料為基礎,共同討論該如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而非強力要求企業馬上符合規範。
「有能力做到污染管控、有能力做好的大企業,事實上它沒有盡到它該盡的責任。」柯乾庸提到,綠盟每年都會依照年度空污及水污的企業違規狀況進行「環境金害獎」的評比,可以發現每年上榜的往往都是知名大企業,他們實際上是有足夠資本進行改善、對旗下公司進行管理,改善幅度卻往往不如預期。
綠盟在二〇二〇年三月的「第二屆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中指出,許多食品大牌的複合性包材製造商三櫻企業,經常偷排有毒氣體,違規情節重大;身為石化業龍頭的台塑集團,也常出現管線洩漏、火災事故,連續兩年為違規次數第二高的石化集團;台灣中油身為國營事業,更是蟬聯違規次數冠軍。
綠盟以記者會的方式,建立一個與違規情節嚴重企業的溝通場域,透明足跡研究員陳震遠表示,綠盟並非僅是單方面責怪企業行為,而是希望藉此方式,讓企業有機會向消費者提出改進方案,以建立企業與消費者良性溝通的平台。
綠盟在二〇二〇年底公布台灣兩百大民生消費品牌的環境違規紀錄,其中食品大廠大成長城企業,為違規紀錄前五名的企業之一。綠盟指出大成在二〇二〇年因未妥善排放廢水,遭開罰四百〇五萬元。對此,大成公司選擇正面回應,坦承設備老舊及人員操作失誤;同時大成公司也透過透明足跡平台,向社會大眾承諾未來除了更新設備、加強人員訓練外,也會成立環境安全的專責單位,來改善自身的違規情況。
公民協作的力量 共創有效環境監督
柯乾庸呼籲民眾在購物時,如果掃到資料庫中沒有紀錄的商品,可直接透過手機拍照,並寫下簡單的商品名稱,便可迅速透過程式向綠盟回報商品資訊,共同建立起強大的商品資料庫。柯乾庸說:「大家共同打造資料庫,會有種公民協作的力量,以開創更好的環境監督可能性。」
透明足跡計畫更促使政府在相應環境法規上持續加嚴。在二〇一七至二〇一八年的「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法過程中,綠盟與多個環保團體共同針對空汙修法草案,提出第三十五條、第六十二條之一及第九十六條的修正意見,成功要求政府公開固定污染源物質及污染企業名單,並取消租稅減免等優惠措施。不過遺憾的是,其中第六十二條之一的修正意見──超標排放案件須提高裁罰金額,仍未被採納。
程式運營方面,「掃了再買 APP」在運作過程中需要有龐大的商品資料庫作為基礎,然而商品資料庫皆以「人工建檔」方式完成,因此當商品推陳出新過快,導致建檔速度有時跟不上,難免會出現使用者查詢不到商品資料的困難發生。而掃了再買 APP需要的正是「公民協作」的力量。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長期的消費者運動,並非APP完成後任務便結束。」透明足跡因此由1.0的小額捐款改為2.0的長期定額捐款。目前安卓系統下載量為七千多位用戶,iOS版本的掃了再買APP則在去年底才推出,目前下載量為兩千多,仍有成長空間,未來也計畫要持續增加互動性,並以各種方式推廣,觸及不同群眾。例如:年末進行台灣兩百大民生消費品牌總評比。未來的改版也計畫要在APP上設置一鍵便能與企業反應的互動功能,傳達消費者聲音。
合作與推廣 延續環境生命力
透明足跡計畫的理念同樣引起了關心台灣者的關注。「透明足跡是個初階、入門,可讓一般民眾輕易接觸社會議題的管道。」18理髮廳的店長拾捌表示,由於掃了再買APP門檻低、易操作,民眾容易上手並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當發現哪些廠商是違規大戶後,便會選擇避開,選擇的商品也會愈來愈小眾。
熱衷參與台灣社會運動的拾捌,這次以參與透明足跡計畫募資便享有折扣的方式,來支持綠盟行動,同時也在店內騰出空間,繪製掃了再買APP的議題牆。拾捌期望將自己所關心的環境議題帶到生活空間,以自身角度做推廣。拾捌在三一一福島核災開始認識綠盟的朋友,因此開始逐漸關注包括反核、藻礁等環保問題,隨之在接觸到透明足跡計畫後,也開始將此理念推廣到生活當中。
「你如果無法反抗它,至少可以用消費抵制它。」拾捌表示,若是沒有掃了再買APP,或許一輩子都不會發現某些企業產品可能會帶來的附加污染,而她在店內實際推廣後,她也發現,受推廣的客人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有在購物時使用掃了再買APP。
「很有前景,可以成為大家將來的購物評鑑。」以一位合作者的角度看待掃了再買APP,拾捌如此說道。除了環境違規,她期待未來能夠融入更多違規紀錄,包括:勞資糾紛、是否收受賄款等,「透明足跡可以讓很在意生活品質及居住環境的人,看見周遭污染,進而去要求改變。如此才有辦法在這裡安心生活,養育下一代。」
採訪側記
「掃了再買APP」是透明足跡1.0與2.0最大的不同之處,相較之下2.0更貼近消費者日常。在實際使用後,發覺儘管自身並不會做直接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作為,卻在一次次消費間接支持了危害環境的企業,並且多家企業的上游廠商污染、下游公司卻可輕鬆洗白與領補助,民眾勢單力薄無法多言。期望透過像綠盟此等NGO有效連結群眾力量,以明確數據資料作為強大佐證基礎,有朝一日能撼動企業、共同成長,以消費淨化我們的環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