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欣縵、陳宜岑/新北市報導】「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認識三十種植物,成為真正的阿美族人。」這是家長Apuy希望他的孩子可以在河邊教室學習到的。Apuy在孩子回家後,看見孩子主動用族語跟長輩聊天,在部落的商店買東西時,可以用族語跟商店的阿嬤對話,這是最令她感動的。平常下午說故事時間,是老師Sra.Sacyang用族語說繪本給小朋友聽,但突然有一天,大班的孩子突然自告奮勇,主動想要說故事,想要用族語說繪本給弟弟妹妹們聽。
奇怪的老師影響一輩子 所以選擇教育
Pinanaman全阿美語河邊教室是由馬耀‧比吼創建,他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全阿美族語的幼兒園教育環境,讓孩子學習阿美族語,認識自己的原住民文化。
馬耀・比吼是河邊教室的校長,他的爸爸是外省人,媽媽是阿美族人,他在進入大學以前,都覺得自己要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認為會想當中國人是因為當時社會環境對他產生的影響。
進入大學前,馬耀・比吼一直認為自己在努力的做一個中國人,直到在大學時期遇見了這位奇怪老師齊隆壬時常問他說:「你不是原住民嗎?為什麼不拍原住民的東西?為什麼名字是用漢文名字彭世生,而不是原住民名字?」
這位老師與過往遇見的老師不一樣,在以前並沒有老師鼓勵他認識原住民的文化,因此他開始拍攝原住民相關議題的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他開始意識到紀錄片中,長老所說的族語,他能聽懂的很少。當時如果聽不懂,可以直接詢問長老,但隨著部落長老慢慢衰老,那未來的小朋友以後可以跟誰學習族語?
在設立Pinanaman全阿美語河邊教室之前,馬耀・比吼主要是透過紀錄片讓社會注意到原住民議題,但紀錄片所帶來的效果並沒有太大。
他在二〇一一年轉向從政參選立委,爭取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席次,但也沒有成功,另外他更在二〇一四年擔任了原住民電視台的台長,後來因為發現原住民電視台定位與制度上有問題,因此離開電視台。
他回想起讓他開始關注原住民議題的是大學中遇見的奇怪老師齊隆壬,在與老師討論紀錄片剪輯的過程裡,老師會說他覺得這個原住民名字聽起來很酷,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鼓勵,並開始關注原住民議題。
因為老師對他的影響很深,因此他決定從事教育工作,設立Pinanaman全阿美語河邊教室,打造一個全阿美族語環境,讓小朋友學習阿美族語,認識自己的文化。
三年後你希望孩子長成甚麼樣子
河邊教室目前的教室位在觀音部落的一個場域,因為目前新的校舍還正在建造當中,預計會在二〇二一年底完工,新校舍的校地是由幼兒園的家長Apuy捐出來的土地。
在八年前,馬耀・比吼建議Apuy可以帶她的兩個女兒到港口部落全阿美族語教學幼兒園Tamorak共學園學習,讓孩子可以從幼兒時期就學習阿美族文化。但位置距離太遠,Apuy的女兒在上下學的路程都會暈車,孩子們聽到要去上學,就會害怕上車,所以只好放棄。
二〇一九年馬耀・比吼決定回部落創辦河邊教室,再次找到Apuy,詢問她的小兒子要不要來河邊教室學習,Apuy立馬答應,並捐了家中沒在使用的土地,變成河邊教室的新校地。
馬耀・比吼認為要找到適合幼兒園的好老師很困難,他透過網路也透過朋友之間的介紹找尋,但來的人幾乎都只是想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對這份工作有一種使命感,他會詢問來面試的老師說:「那個孩子在你的陪伴下,三年後你會希望他長成甚麼樣子?」很多人都沒辦法回答這一題,儘管他的母語成績很高,還是不會被馬耀・比吼錄取。
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馬耀・比吼會問家長:「你的孩子什麼時候要長什麼樣子?你希望部落二十年後變成什麼樣子?」會這麼問的原因是因為,他發覺阿公那個年代在學校學習的是日文,因此認為日本文化比較精緻,他學習的是中文,所以覺得中國文化比較悠久,更年輕的一代人覺得台灣的文化比較獨特在地,祖孫三代沒有共識自己是誰,因此希望過這個問題,讓家長跟孩子一起找回原住民自己是誰。
所有的事物都有靈 彼此在一起
河邊教室在上課之前會先進行一個儀式,小朋友拿著自己釀造的小米酒,跟太陽、土地打招呼,跟以前幫助過我們,已經去天上成為祖靈的阿公阿嬤打招呼,跟他們說我們今天要在這裡做什麼樣的活動。小朋友們透過這個儀式,讓阿美族文化的Patakid告靈儀式,跟土地的靈打招呼,希望祖靈保佑學園的學習平安順利,將文化儀式可以在學校裡被實踐,藉此感受風有靈,樹有靈,所有的事都有靈,彼此在一起互相尊重 ,並由這個儀式開始起一整天的活動。
在河邊教室,會依照四季將一年分為四個學期,每個學期的課程內容會根據四季做安排,每個季節會再細分兩個重點,分別是祭典,會帶小朋友認不同季節會有哪些祭典活動或者是節氣,例如說春天就會有播種以及整地鋤草,此外也會學習各個季節的歌謠,或者是童謠。第二個重點是生活,比方說散步課,會帶小朋友去探索部落,沿路認識不同季節會有哪些動植物,教小朋友看到的植物怎麼念,認識各種植物通常老人家會拿來做什麼用途,給小朋友們聞一聞看一看。
阿美族文化裡 沒有老師的觀念
在阿美族的文化裡,部落的所有人,不論是爸爸媽媽或者是哥哥姊姊都是老師,因此在教室裡,小朋友不會直接叫老師,而是直接叫爸爸或是媽媽,所以幼兒園在一天的課程要結束前,會請小朋友畫出一天當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情,不一定是課程,也許是今天看到了什麼花他很喜歡,或者是跟誰吵架了,藉由畫畫課,與小朋友平等的互動,不是學生與老師上對下的關係。
幼兒園的家長在河邊教室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兩個禮拜家長們需要跟老師開會一次,討論孩子在幼兒園學習上是否有遇到問題,或者是會希望學校可以教導小朋友哪些內容,但有的時候希望孩子學的內容是老師沒辦法教導的。像是家長Apuy會希望孩子可以在學校學習到如何設陷阱,學習過去族人在這方面的技巧,但是學校的老師不會,所以找來了會的家長,來教導孩子這方面的技能。在幼兒園,所有的家長也都是孩子老師,有人教如何放陷阱,有人教韻律課。
同時平時家長們之間的互動,小朋友也都在學習。阿美族文化相當看重集體共同的團體,阿美族語是Mipaliw,在他們的觀念裡,你的麻煩是我的麻煩,你在開心是我的開心,就是彼此需要幫忙的時候伸出援手,互相幫助,互為一個完整。讓馬耀印象深刻的是,在家長當中,若是誰的家中需要幫忙,其他家長會給予協助,或者是誰的家中有親人去世,家長們也都會去給予安慰,在小朋友之間,也可以看見互助。
在家長Apuy捐的新校地的操場底下,有一個公尺高左右的高低差,小朋友從下面爬上來通常需要有人拉一把,馬耀・比吼看見一個哥哥先爬上來了,但是弟弟小在下面,哥哥沒有立馬跑去玩其他遊戲,反而是回頭拉弟弟一把。馬耀看到這一幕,覺得相當的感動,因為在現在競爭的社會,在這裡學習的孩子,卻熱於分享。
阿公阿嬤都想跟孫子孫女對話
Apuy的孩子回家後,最令她感動的事,孩子回家後願意主動用族語跟長輩們對話,特別是部落族人跟長者,譬如說到商店買東西的時候,族人會用族語跟Apuy的孩子交流,遇到孩子不會的,像是數字或者是食物的說法,商店的阿公阿嬤也會教他。
在教導小朋友的過程中,老師也發現小朋友們也漸漸的對族語產生了興趣,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下午的講繪本時間通常是由老師用族語來說,但有天大班的小朋友突然自告奮勇跑上台,用他所有會的族語講完繪本故事,接著就大聲的說:「我會了!我很開心!」看見小朋友從中找到了成就感,讓老師相當感動。
採訪側記
現在很多的人都逐漸回答不出馬耀所問的問題,但在採訪後,從老師跟Apuy口中,感覺到小朋友在幼兒園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因為家長同樣是老師,也會在學校陪伴孩子,感覺Apuy跟老師也漸漸找到自己該要長成什麼樣子。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