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懷念永遠的劉紹爐 走過34年光環舞集說再見

李宜庭 李宇承 施幼偉 報導  / 台北市

您曾經欣賞過撼動靈魂的舞蹈嗎?幾乎全裸的舞者全身塗滿嬰兒油,流暢地舞動出交纏分合的舞姿,這是台灣知名的現代舞團-光環舞集所獨創的舞蹈風格,一系列名為《在油上跳舞》的創作,揚名國際。光環舞集的創辦人編舞家-劉紹爐,畢生為舞蹈界奉獻。

2010年他不幸罹患腦癌,但開完刀半年就重返舞台,跳到再度病倒前的最後一刻,熱愛舞蹈的精神令人動容。2014年,劉紹爐敵不過病魔而離世。

他的妻子楊宛蓉一肩扛起舞團,傾注全力持續推出耀眼的舞作。走過34年,有輝煌、有辛酸,光環舞集宣布將在2019年6月正式熄燈結束營運。

光環舞集已故創辦人暨編舞家劉紹爐:「看人的動作可以看出人的個性,看出他的想法,因為肢體是表達我們的東西,就是那些話說不清楚的。追求那樣的東西我覺得是舞蹈,舞蹈的靈魂。」

優美燈光打下,在舞台上閃耀,映入觀眾眼簾的,是一支深入靈魂深處的動人舞作。

幾乎全裸的舞者,全身塗滿嬰兒油,散發出奇特光澤,專注地在一片油海中,流暢舞出交纏分合的舞姿,優雅細緻、整齊劃一的肢體律動,宛如在欣賞一場水上芭蕾;時而相互推拉、翻滾跳躍,肌肉線條又帶出體操的力與美。

將奧運競賽幻化為舞蹈,在油上跳舞,這種舞蹈風格來自台灣,光環舞集首創獨一無二的嬰兒油系列舞作,奠定他們在當代舞蹈界的地位,揚名國際舞壇,1994年的舞碼《奧林匹克》堪稱經典之作,而賦予嬰兒油靈魂的核心人物,是劉紹爐。

理著光頭,在小小的排練室裡,揮灑汗水與青春,舞出生命、舞出希望,他是光環舞集已故的創辦人暨編舞家-劉紹爐,深耕舞壇超過40年,畢生為了舞蹈界奉獻,燃燒自己的生命力、散發出藝術的光芒。

光環舞集已故創辦人暨編舞家劉紹爐:「舞台對我來講是很特別的一個地方,因為舞蹈它真正的生命就在舞台上,當觀眾接觸的那一剎那,那一瞬間,它的生命就那一下而已。

劉紹爐遺孀、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又能創作的話,就要堅持下去。我敬佩他這一塊,他就是找到那塊油田,然後正好在那個時代產生。」

光環舞集藝術顧問、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鍾明德:「憑著對舞蹈的熱愛,他甚至連自己為什麼要跳舞都搞不清楚,但是他就是非做不可,他不是學校社會栽培出來,而是上天揀選的一個藝術家。」

光環舞集已故創辦人暨編舞家劉紹爐:「深深的受大自然所感動,我想這是我跳舞的很大的一個動力。」

字字句句,是對舞蹈滿溢的熱愛,1949年出生於新竹農家,客家人出身的劉紹爐,勤能補拙、刻苦耐勞是他的特質,大學時期就讀體育系練體操,之後透過國寶級編舞家劉鳳學,接觸到現代舞,奠定根基,開啟了他的舞蹈人生。

1973年,劉紹爐加入雲門舞集,成為第一代創團成員,這一跳就是12年。精進了舞蹈技巧,但他不願止步於此,藉由編舞更上一層樓。1984年,他跟同樣為舞蹈家,專精芭蕾舞的妻子楊宛蓉,傾注全力共同創辦光環舞集。

光環舞集團員徐慧文:「他就借了朋友的舞蹈教室,跟那個幼稚園的地下室,我們就大概排了一年多,每次排練完的時候,會吸收我們的意見。他是滿好的一個老師,也是很好的一個朋友。」

光環舞集團員王憲彬:「我記得印象深刻,他有跟我講一句話說,你要會看得透那個動作,那時候相處的時間很久,他就像有點像哥哥的那種感覺,慢慢跟了舞團,我在舞團也有33年的時間了。」

劉紹爐遺孀、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早期的時候那群舞者很可愛,根本就沒薪水,大家就是喜歡一起練舞。這樣子到了79年的時候,他就覺得他到瓶頸了,他覺得編不下去了,那時候是一個晚上要編七支舞,所以他就快被榨乾了。但他覺得不能放棄,想再繼續玩,所以就到美國吸收新的知識、新的視野,然後回來以後發現了他的東西、中國的東西、氣、太極,那一系列的嬰兒油。」

從原本四處打游擊,租借教室練舞,最後成功打響名號。光環舞集,1985年至1992年的作品,以台灣本土、傳統文化為素材,又稱為鄉土時期,直到劉紹爐遠赴美國進修,開創眼界、啟發靈感,藉著嬰兒油的潤滑,透過舞蹈,表現出太極功夫中借力使力的意境,一系列舞作驚豔國際,讓光環終於邁出國門演出,劉紹爐更在1998年,獲得「第二屆國家文藝獎」的肯定與殊榮。

劉紹爐遺孀、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因為在紐約跟女舞者跳舞的時候很熱,他就把襯衫脫掉,皮膚上有汗水,所以在地板上一摩擦,很輕易的就轉了好幾圈。他說那個感動,那滑的感動,讓他想說要用一個媒材,來編進他的舞蹈,來改變他的舞蹈的方式。結果嬰兒油一灑上去的時候,他說,宛蓉這就是我要的。」

透過嬰兒油,劉紹爐將光環舞集帶領到最高峰,接著一系列舞作,結合聲音與客家元素,從傳統中淬取精華,創新中又能看見台灣文化,打造一連串視覺與聽覺交融的驚奇饗宴。

每年持續演出、提出新作,是劉紹爐的硬頸堅持、更是他對舞蹈的執著,但2010年,他被診斷出罹患腦癌,為了能繼續編舞,劉紹爐接受完手術,復健半年後,又再度重返舞台,屢次發表新作,展開數十場的巡迴演出,2011年的《陂塘》即為劉紹爐復出後的代表作。

劉紹爐遺孀、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開完刀半年之後,他就坐著輪椅進劇場,

然後看舞者排練。當他好了以後,馬上去買一個復健的東西,需要平衡你的身體。

他把那個東西拿到舞台上做表演,他覺得他還是要創作,所以因為作品有聲音的部分,我覺得讓他多活了兩年吧。」

一個人,能有多熱愛舞蹈,從劉紹爐的一生,就能看得出。2013年,劉紹爐腦癌復發,再度病倒前、仍在舞台上演出當年的舞碼-「逐風轉」(TGA2013年逐風轉),儘管肢體動作明顯遲緩、使不出力量,但劉紹爐仍努力咬牙,在舞台上,跳到他倒下的最後一刻。

光環舞集團員姚凱蕾:「那一天最後一場的時候,他已經不行了,可是他沒有講,他就跳到他可以走路、可以動的最後一秒。後來再出來他推著輪椅,我就問他說, 老師,你是怎麼可以跳成這樣?愛跳舞的人,有同伴其實是真的很快樂的事情

劉紹爐遺孀、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他還是想好起來,他還是想回到舞台上去,

但就是不可逆啊,反正他的身體就是一點點的被框住,不能動。我覺得這是最心痛

的,我到現在想到這一幕,就想到這個歷程,他生病的歷程,會讓我心痛的是這個

。那至於失去他,然後一個人過生活,雖然也很傷悲,但是我覺得我自己還滿幸運的,他過世之後,舞團還有繼續活動。

一生為舞蹈而活,劉紹爐2014年9月,敵不過病魔而離世,65歲的人生、畫上休止符,但透過舞蹈所牽起的這一條線,卻沒斷過。

長期在美國舞蹈界創作的編舞家余承婕,與劉紹爐結識10餘年,為了傳承他的獨特創作理念,在劉紹爐倒下的那一年,延續他的嬰兒油編舞概念,繼續編創出動人舞作。《聽舞觀聲》系列中的《水方人子》,以舞蹈、紀錄片和音樂交錯呈現,賦予嬰兒油現代舞一個全新面貌。

結縭40年,劉紹爐與楊宛蓉,生命為了舞蹈而綻放,兩人長期埋頭工作、沒有小孩,丈夫離世後,楊宛蓉努力扛起舞團,儘管劉紹爐不在了,創作能量卻未就此停下,面對創作、經費、市場等種種難關,光環舞集的舞者,仍持續在2014年,共同創作《舞輪脈》作品,而2017年,余承婕再編創《浮動的地平線》,成為光環舞集熄燈前,最後一支舞作。

劉紹爐遺孀、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就像生命一樣啊,人生就是這樣,哪有不謝幕的舞台?總會有謝幕的時候嘛。很好的謝幕,就是喜愛你的人及期待你的人覺得不捨,但是我覺得還是套用劉紹爐那一句話,順其自然吧。」

伸展、暖身,慢慢開啟身體律動的鑰匙,從來沒有三人一起配合過的舞者,即興互動、你來我往,舞出的動作,就宛如一支已經編排好的舞作。楊宛蓉一通電話,就能喚回這一些優秀團員,這就是光環的力量,一同走過無數歲月,有著難以言喻情感。

光環舞集從發跡至今,在這一條開創新舞風的艱難道路上,走過34年,有輝煌、有辛酸,而舞蹈藝術家劉紹爐,更引領著他的舞者們,為台灣藝術史上,寫下令人難忘的一頁,儘管舞團即將謝幕,但這一道為舞蹈、為藝術而存在的光芒,永遠不滅,仍舊會持續綻放、發亮。

劉紹爐遺孀、光環舞集團長楊宛蓉:「這四年當中我就做夢過他一次,之後都沒夢到他,相信他一定很快樂,忘記了我,所以就不來我的夢裡。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他想看到的,因為他已經不在了,所以他也知道我在盡力了,所以我也希望他在天上,再開心的跳舞就好,總有一天會相見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