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水庫把脈系列(三)

張嘉君 杜廣奎 報導  / 台北市

  水庫把脈系列報導,國內水庫和河流水源遭到嚴重污染、破壞的現象,這不僅對國人飲水衛生是一大威脅,連水庫供水量也受到淤積的影響,對於這些後果,水庫的管理單位和地方政府,都歸咎於人力不足、管理困難,但是水庫總不能如此地惡化下去,誰來解決問題呢?製作小組走訪中央相關部會的首長和專家,希望治水庫能夠真正地做到對症下藥。

  除了這幾個水庫外,南部的烏山頭、曾文,中部的德基,北部的明德、石門等水庫水質,也有優養化現象,另外烏山頭淤了一半以上,霧社、明德也都淤了近兩成,供水的重大水庫不是「殘廢」,就是「行將死亡」,主要原因都是水庫集水區的管制不夠徹底,管理維護問題重點,集水區是水庫之母,水庫能永續發揮功能端賴集水區的妥善治理,以德基水庫為例,它的集水區範圍,從水庫大壩出發,往所攔的大甲溪上游去,包括上游支流所有流域面積,大約六萬公頃的地方都是,在這個區域中,一切濫墾、濫伐、濫採等等影響水土保持的行徑,將直接造成水庫底部的淤積,裸露出來的土壤受雨水沖刷後,會直接把砂土帶到河流,然後到水庫,淤砂就直接堆積在水庫的底部。

  而隨意棄置垃圾,緊貼著河邊種菜下藥,污染成分也將順流而下,造成水庫優養化,嚴重的話,水就不能喝了,這個區域目前管理的單位,是德基水庫集水區管理委員會,隸屬於經濟部,因為有個健全的單位出面跟省、地方、中央等三個行政區,五個以上的中央單位協調,治理的經費非常充足。委員會協調各有關單位,辦理執行水土保持治理計劃,造林計劃等等維護工作,一直做得不錯,泥沙淤積量也在逐年減少中,不過由於委員會只具有協調功能,一些違法違規的事項,通常無法根絕。

  舉例來說,德基水庫集水區域中,屬於退輔會管理的農場地,或屬於民政廳管理的山胞保留地部分,有很多只能種樹,但卻有民眾違法砍樹,闢地改種蔬菜,或是直接與河爭地,在河道邊種植蔬菜,對於這些行為,有關單位應該依法出面取締,而零散在國有保安林地的垃圾,照理說省林務局理應盡力排除,或協調縣政府環保人員前往取締,而德委會也已出面協調各有關單位出面取締,不過製作小組採訪的過程中,仍然發現這些現象並沒有得到改善,由此可見,用一個只有協調角色的組織,想要治理好一個集水區,確實是困難重重。

  不過,就算集水區治理機構無法杜絕濫葬濫伐濫墾,污染水源等問題,內政部、省政府為維護水質水量,也在水庫集水區範圍,重疊劃定「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規定縣市政府的農政、環保等單位,應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水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嚴加取締,相關事務,還有中央對等單位監督。關於水庫集水區維護管理的機關,至少有六個,中央法律法規命令加起來,少說有四十種,這麼多法,這麼多單位,為什麼管不好?

  面對集水區省林務局土地上,垃圾處處的情況,林務局也有一肚子苦水。不過中央對地方政府的部分說法,卻又不十分認同。地方政府該徹底執法,保護水庫而沒做徹底,中央有監督或協助地方解決之責,照這種體制運作下去,為什麼水庫受到人為破壞的速度,還這麼快呢?水庫壽命還是會受影響呢?

  政府機關在人力有限,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統籌運用有限資源,並且用牽扯層面最小,最快的方法解決水庫問題,成為迫在眉睫的事。

  綜理全國土地事務的內政部,解決之道大致差不多,不過主管人員還覺得應以河川為單位劃定保護區,成立流域管理局來管理。

  水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而水庫是現有蓄水方式中,最穩定的一種,不過經濟部水資會估計,就算目前正在興建的幾座水庫都完成,十年之後,還是會面臨無水可用的問題,更何況水庫還要好幾年才能完工,在新水庫未興建完成,現有水庫又大都病入膏肓的情況,我們會不會提前碰到無水可喝,或只能喝髒水的問題,完全看政府是怎麼替病重的水庫治病,民眾又是怎麼樣對待水庫集水區的生態而定。

  現場邀請本單元採訪記者張嘉君,談談採訪過程中,水庫治理所面臨的相關問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