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八達嶺上-詹天佑與京張鐵路的故事(三)

綜合報導

  北京站是京張鐵路的起點,每天有二十多班各種不同的列車,從北京站沿著京張鐵路北上,有開到張家口就折返的硬座客車,有在張家口轉接張綏鐵路駛往塞外的長途客車,更有連開幾天幾夜,直通西伯利亞的國際列車,今天我們所要搭乘的,是上午八點五十分,由北京開往張家口的323次列車。開車的預備鈴響了,北京站的月台上,最後一批旅客正忙著上車,這班列車上十三位服務員之一的薛美麗,正在車門口驗票。

  列車駛出北京不久,我們就置身在華北草原遼闊而單調的風景之中,煙霧繚繞的車廂裡坐滿了遠行的遊子,有穿軍裝的,有學生模樣的,有在關外闢地墾荒的莊稼漢,還有來自太平洋彼岸的紅髮碧眼觀光客。聽聽小調、磕磕瓜子、看看報,從小茶几上擺滿的零食和飲料,我們發現,這些人還挺懂得如何排遣旅途的單調呢。

  京張鐵路由北京出發,經過了西直門、南口、居庸關青龍橋、八達嶺,一直到達張家口,全程214公里,其中從南口到青龍橋這一段,必須經過山勢險峻的燕山山脈,是我國鐵路坡度最大的一段。火車沿著京張鐵路北上,經過了「沙河」,就逐漸進入山勢險峻的燕山山區,這個時候,迎面駛來一列長途客車。數一數,一共有十六節車廂,司機告訴我們,那是從中亞開過來的國際列車。

  列車越往北行駛,窗外的景色就越荒涼。也許是北方人憨厚的天性使然,當我們嘗試訪問列車上兩位負責機務的老員工時,他們的反應是。比起來,列車上的服務員薛小姐就顯得大方多了。

  一個小時以後,次列車駛進了南口車站,從這裡開始,列車要進入俗稱「天險」的「關溝段」,由於坡度大幅攀升,從這裡開始,火車得由兩節機車來牽引,就在火車機務員忙著進行爬山前最後檢查的時候,這班火車的司機田師傅告訴我們,最險峻的就是南口到八達嶺,坡道比較大,最大的是千分之三十六。

  列車駛過居庸關車站,很快就抵達青龍橋,這裡就是剛才為您介紹過的,著名的「之」字形鐵路所在的地方,在青龍橋車站的月台邊上,我們看見了中國的「鐵路巨人」詹天佑的銅像。詹天佑在完成了一連串的築路工程之後,又奉派前往海參崴、哈爾濱,由於北地的酷寒,再加上積勞成疾,詹天佑竟然一病不起,終年五十九歲,正是人生的壯年,噩耗傳出,舉國哀痛。我現在站的地方,正是青龍橋車站,也是中國鐵路巨人詹天佑先生的長眠之處。

  民國八年二月,詹天佑奉派代表中國,前往海參崴參加遠東會議,以維護中國的鐵路自主權,當時,詹天佑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好,從這張詹天佑出發前的照片,可以看出他面帶病容,但是詹天佑仍然決定抱病前往赴會,在這封寫給女兒詹蕙顏的信中,詹天佑憂心國事的心情更是躍然紙上。四月十五日,在攝氏零下十四度的酷寒天氣中,詹天佑的宿疾阿米巴痢疾復發,雖然兼程趕回漢口就醫,但是仍然不幸在二十四日與世長辭,死的時候年僅五十九歲,詹天佑在壯年遽逝,當時他的死因曾經引起一些不同的猜測。

  民國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大總統徐世昌,在青龍橋主持詹天佑銅像揭幕典禮,銅像的碑文這麼寫著:「海通以來,我國選派人士遊學西洋,四十餘年項背相望,以迄今日,求其功績昭著,艱苦卓絕,與海內外同聲讚美,蓋未有若詹君者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