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情‧旅情‧故國情(二)

張嘉君 李中恩 報導

  其實在內蒙古博物館內,還有許多相當有意義,而且國際知名的收藏品,都是恐龍專家李榮教授的貢獻。李榮他因為對恐龍研究的專注和投入,因此被大家稱做是恐龍叔叔,他到底還有哪些發現?又為什麼這樣地執著於艱辛的恐龍探勘工作呢?

  走進內蒙古博物館古生物陳列室,一萬七千件化石讓你看得目不暇給,大型已修復的骨架更是吸引你目光的地方,這具全長二十六米,肩高六米,抬頭可達十二米以上的巨型恐龍,查干諾爾龍的骨架,正是世界上出土的白堊紀恐龍中最大的一隻,這是李榮八年前在內蒙東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挖掘到的完整化石,由於這具恐龍出土的地點,是一個含有鹼成分的湖邊沼澤,因此牠的顏色特別深,跟野地裡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顏色,有很大的差別,李榮回憶當時找到這具化石,前後花了兩年多才修復完成,過程備極艱辛。

  另外,博物館陳列室中,一串長米的三十二個恐龍足跡,更是李榮享譽國際的主要原因,因為單單發現恐龍化石,頂多證實恐龍的存在,勾勒恐龍的外貌,但是對於牠們的生態活動,我們仍然毫無所悉,因此恐龍足跡的發現,確實可以消除人類對遠古恐龍的陌生感,這條大恐龍連續足跡,是李榮九年前,在內蒙古西南部鄂爾多斯高原上發現的,每個足跡長四十公分、寬三十公分,間距為一百二十公分,是中國目前保存最長的一條大恐龍足跡。

  李榮教授的貢獻當然還不只這些,他有很多世界第一、亞洲第一的發現,也因此英國美國的世界名人錄中,都把他列名,李榮有這些成就,完全在於他認真的態度,他所以能夠具備各類化石的專業知識,完全是靠他二十多年來野地考察研究而來,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1/3個內蒙古,東從錫林郭勒盟,西到阿拉善盟,北到巴彥淖爾盆地,南到鄂爾多斯高原,將近四十萬公里的區域,只要是文獻地質學上,標明有恐龍化石生長年代的土層,他必然前往,不管當時條件有多麼惡劣,箇中的苦滋味,只有李榮太太意會得到。

  目前在館內看到一具具完整骨架,還都是李榮教授一小片一小片帶回來重組的,當時他沒有任何助手,工作環境非常差,事事要自己來,運各種配備,一波三折。二十年前,內蒙博物館根本沒有恐龍化石,內蒙地區也沒有任何一位學者研究恐龍化石,倒是蘇聯、美國、日本瑞典等國的學者,都在這片蘊藏遠古寶藏的大地上,搜括了許多珍貴的化石標本,生長在這片土地的李榮,因此下定決心要填補內蒙地區恐龍化石的空白,學的雖然是歷史,他一天當做兩天用,再怎麼辛苦,他都熬過去,而且他還決定要做到做不動為止。矢志為內蒙古恐龍化石填補空白,是他最大的動力,如果問他重視家庭或恐龍,這是他夫人的答案。從李榮教授的工作態度,到家庭的擺飾,到李榮夫人的全力配合支持,如果要提到內蒙古的恐龍化石成就,這個被尊為恐龍叔叔的恐龍家庭必然當之無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