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奧秘

綜合報導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運用語言的能力是一項明顯的成長指標,而在世界人類的發展史上,語言更是最重要的特徵和溝通表達的工具,科學家對於語言有許多的研究,比如說一個五、六歳的小孩,平均一天可以學習的是二十二個新單字。到了成年,一個人應該可以學會一萬個字彙,不過日常使用中,又只用了不到五成的單字,這些都是相當有趣的統計。當然除了人類,動物也有牠們的語言和溝通方式,今天我們就帶您一塊來探尋一下語言溝通的奧秘。

  根據科學家對人類頭骨的研究發現,早在十萬年前,人類的語言就已經存在,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卻仍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得人類開始說話,選擇用語言來做為溝通的工具。語言的萌生,有人認為是基因的演變所致,有人則認為和人類活動層次的提昇有關,科學家相信,語言的進化,在人類征服環境的同時,就開始發展。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語言,是七千年前在蘇聯西南方出現的梵語,梵語是語言學家公認的世界語言之母,但是,現有的文獻和證據,還是很難計算出語言的精確「年齡」。

  嬰兒出生不久,就能用表情和哭泣來和人溝通,達到他們的目的,小孩子隨著接觸面和經驗的增長,會運用更多的表情、姿勢和聲音,來表達他的情緒和想望,語言心理學家指出,語言發展包含了三個基本的要件,那就是語言的形式、語言的內容,以及語言的運用,因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應該鼓勵兒童,說話要發音正確,才能讓他們知道語言的形式,明白話是怎麼說的,另外兒童應該在可以提供豐富經驗的環境下成長,才能充實語言的內容。至於語言的運用,則和父母及教育者,對兒童語言的反應有密切的關係,所以父母或老師,碰到小孩子凡事問「為什麼」的時候,不但要有耐心的說明,更要小心的回答。

  人類溝通主要靠語言、肢體姿勢和表情,研究顯示,動物也用這種方法溝通,而有些動物,還會用其他的方式,做為溝通的橋樑,譬如像蜜蜂是以稱做「同類體味」的化學物質,做為溝通的語言,這種化學物質也稱做「社交荷爾蒙」,有了它,蜜蜂才得以生存並維繫種族的共存。另外,夜蛾這種夜間的飛蟲,也是透過下腹腺體分泌的「同類體味」,來告訴伴侶,決定交配的時間,類似「同類體味」的「化學語言」,可能是生物最早使用的溝通語言,不過越進化的生物,使用的溝通語言,就更為複雜。舉例來說,鳥類是以聲音和姿勢溝通,雄鳥以發聲警告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山頭和地位,使雌鳥因而滋生愛意,而最新的研究顯示,雄鳥唱歌的曲目越廣,繁殖機會也就越大。像孔雀開屏,也是一種展示繁衍需求的溝通方法,此外,白鵝也有一套明確的動作姿勢,用來和同類溝通,以表示警告、攻擊或臣服的意思。

  當然,靈長類動物的姿勢和非語言溝通方式,就更為進步了,過去研究動物溝通的人,大都傾向教導他們學習人類的語言,近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轉而著手研究動物的行為和聲音,以瞭解動物語言溝通的奧祕,不過,研究動物語言是件艱鉅的工作,舉例來說,白鯨有時候在半秒鐘之內,便能發出十數種,人耳可以聽到的不同的聲音,但是,白鯨也能發出多種超音頻的叫聲,這些聲音卻不是人類可以聽見,更不是人能夠完全理解的語言,此外,有些研究者認為,海豚的智慧比人類還高,因為在一千五百萬年前,海豚腦子的大小,已經與現在的人腦相近,而人腦發展到今天的尺寸,也不過才三十萬年的歷史而已,然而海豚比人聰明這項理論,目前還沒有普遍獲得語言專家的認同,瞭解動物語言,是我們明白動物如何感受外在世界的唯一方法,牠們的語言體系,可能比人類的語言,更為複雜。

  然而不論是其他動物還是人類,除了用言語溝通之外,聲調、表情、肢體語言等其他非語言的訊息,也能夠表達許多的涵意,因此進行溝通的時候,不但得避免說錯話,也要小心不要表錯了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