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月光

劉英欽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談到社區文化,我們可以拿台北市的民生社區做一個明顯的例子,在那裡的居民經常聚會、活動,舉辦夏令營、園遊會等,把居民、學校、店家、團體結合在一起,彼此的交流,如此一來社區有了生命,居民有了互通的情感,團結和諧取代了獨立無援,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靠著一些熱心的推動者,民生社區的張紅雅女士就是一個例子。

  早上七點鐘左右,一群早起的小姐和媽媽們,正在民生社區中央公園的樹蔭下,盡情地享受著熱門舞蹈的節奏,只要天氣許可,她們每天都會來這裡,藉著熱歌熱舞的洗禮,展開愉快的一天,公園的另一頭,有七、八個年紀比較大的媽媽們,正在專心一致地舞動著太極劍,招數節奏,有板有眼,而在北邊的蔭涼處,三五成群地聚集著祖母輩的老人家,她們一面輕鬆地活動筋骨,一面愉快地閒話家常,陽光從樹梢上透下來,清新的空氣裡,飄盪著各種音樂和舞曲,整個民生社區彷彿就從公園裡開始甦醒過來。這個時候,從內湖過來的車輛,逐漸聚攏在民權大橋上,綠燈之後,車水馬龍整個灌入民生社區,民生東路圓環,忙碌地運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車流,人行道上上班上學的行人,潮來潮往,由於幾條主幹道路的貫穿,民生社區已經成為標準的開放型社區,商機鼎盛,商業機能強過了住宅機能,像這樣的社區,不禁使人懷疑,社區意識的種子要如何去撒播呢?

  上午十點左右,位於民生東路圓環西南角的社區活動中心,也開始動了起來,十一樓的羽毛球場已經人滿為患,每一個球場都有人在打球,八樓的健身房,一些年輕的上班族抽空在這裡鍛鍊體格,瑜伽班吸引了很多婦女參加,一個班多達三十幾個人,到了下午,活動中心的活動就更加熱絡,卡拉OK班最具有號召力,連阿公、阿媽都來參加,此外還有扇子舞研習班,多達十幾個球檯的桌球練習場,和教導大家做緞帶花的插花班,台北市由於地窄人稠,缺乏休閒空間,因此活動中心空間功能的發揮並不足為奇,但是這個活動中心除了休閒娛樂之外,也導入一些知性的社團活動,這種現象就令人耳目一新了,比如這個由媽媽們所組成的成長班,就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團體。

  目前民生社區的活動相當熱絡,從公園到活動中心,從學校到街頭巷尾,到處都有活動在進行,真可謂百花齊放,但是這些活動大多是從一個苗圃移植出來的,這個苗圃的主人就是張紅雅,而她在民生社區所開設的這一家茶藝館,就是孕育種苗的苗圃。張紅雅所辦的活動大多是結合性的,比如把家庭和學校結合在一起,把學校和社區結合在一起,於是社區裡面各種不同機制的單元,機構和團體自然而然地串連在一起,使得社區資源相互流通,交流效果乘數擴展,民權國小的愛心媽媽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每個禮拜五上學的時候,西松國小的小朋友們都會把家裡的鐵罐、鋁罐和舊報紙等等,可以回收的廢棄物帶到學校,集中起來,由幾位愛心媽媽們幫忙分類、整理、上車,本身參加活動中心成長班的王年珠,同時也是這個愛心媽媽的成員之一。

  在都會型社區普遍淪入一種空間分隔、人際疏離的宿命論的時候,民生社區顯然可以做為一個正面的參考,由於各種社區活動的成功運作,人與人和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都逐漸緊密,社區文化也像花朵一般,從社區的土壤裡滋長出來。從南到北,從鄉村到城市,台灣寶島處處是我們的家園,只要多一點投入,多一份關懷,冷漠的城市社區也會熟悉起來,溫暖起來,我們胼手胝足所追求的家園之美,鄉土之情,何不就從我們所立足的社區開始做起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