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滿後山

胡淑裕 蕭若華 報導  / 花蓮縣

  李登輝總統親頒大綬景星勳章,給花蓮門諾醫院創辦人薄柔纜醫院,以表彰他在台灣東部默默奉獻四十年的功績,這是繼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美籍醫師譚維義之後,第二位獲頒大綬景星勳章榮譽的外國人,平心而論,偏遠地區缺醫師、少藥物的問題,四十多年來始終存在,以前由於許多外籍宣教醫院的加入,而得到暫時解決,不過這些外籍醫師一個個退休了,而大部份我國的醫師又不願意到偏遠地區,偏遠地區的醫療問題現在又再度突顯了,這樣的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

  一聽到這首聖歌,宜蘭縣澳花村的居民,就知道門諾醫院的山地巡迴醫療車來了,不一會兒功夫,門諾醫院的「流動診所」,就擠滿了人,澳花村是個山地部落,這裡沒有診所,也沒有藥房,更不用說醫院了,看病就得老遠跑到羅東。花蓮門諾醫院前年沿著蘇花公路一路查訪,發現不只澳花村,蘇花公路沿線上包括崇德、和仁,都是這種情形,於是開始了每個星期六蘇花線,深入山地部落的巡迴醫療服務,一路上只要這三個地方的居民,把山地巡迴醫療的旗子插上,他們就知道這附近有人需要就診,車子就會停下來開始他們的醫療服務。

  門諾醫院山地巡迴醫療,就是像這樣暫借熱心居民的家門口,或借教會門前空地看診,山地巡迴醫療,四十多年來是門諾醫院的重要工作,蘇花線是他們新闢的服務路線,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四,門諾醫院巡迴醫療車,還要開到花蓮玉里山區服務。事實上,門諾醫院的前身就是山地巡迴醫療車,民國三十七年一群門諾會的宣教士,看到山地部落居民貧困,生病沒人照顧,於是成立山地巡迴醫療車,跋山涉水深入山區看診,上個禮拜一,剛獲得李總統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的薄柔纜醫師,就是這群宣教士當中的一個。四十多年來,當年的宣教士退休的退休,離開的離開,只有DR.BROWN一直留在花蓮,從沒離開過,而且還一手建立了門諾醫院。一直到現在,雖然薄醫師已經退休了,但是由於門諾醫院擴建資金籌措困難,以及舊辦公室改建如何規劃,都是他退休後所放心不下的,因此只要有空,他就會回到門諾醫院,義務不支薪的繼續為台灣付出他的心力。

  就因為對門諾醫院有著像自己孩子般的感情,即使退休了,只要一回到醫院,薄醫師總會去看看以前的老同事,有時不經意翻看住院病人病歷,看到有認識的老病人,他也會過去問問病情,這位陳昌明二十三年前脊髓受傷,就是薄醫師替他開的刀,到現在他還非常感謝薄醫師。

  二十多年了,門諾醫院現在只有一位外國宣教士在這裡服務,其餘的都是中國人,而這是薄柔纜醫師有計劃培植當地中國人,自己當家的結果。一心只想改善東部偏遠地區醫療品質,不戀名位,不拿台灣的薪水,宣教士DR.ROLAND BROWN,所做的點點滴滴,打動了許多人的心,也選擇了留在「後山」花蓮服務前任院長高明仁、現任院長黃勝雄,以及行政副院長呂信雄,都是在受薄醫師感動下,留在花蓮工作,其中黃院長更是放棄了,在美國工作了二十五年的高薪職位回來的。

  東部,醫生不願來的問題一直存在,一直到現在薄醫師退休前,主治胸腔外科的缺,還一直找不到願意前來的醫師,以前偏遠地區醫師缺乏的問題,還可以由外國宣教士來解決,現在由於規定改了,外國宣教士想來服務也無法可入。在花蓮,醫師缺,護士更缺,三十多年前情形更為嚴重,為了解決護士荒問題,也著眼於改善當地原住民的升學及生活,門諾醫院開辦門諾護校,招收原住民學生,學費、膳宿一律免費,現在在門諾醫院已經服務了二十年的林秀妹說,現在她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家庭環境也很好,門諾醫院對她的幫助很大。

  採訪當天,我們進進出出辦公室好幾趟,每次總看到薄柔纜醫師,專注的在畫改建大樓的測量圖,雖然他已經退休,雖然他不支領薪水,可是他依舊像往常一樣,總是比別人早到比別人晚退,為門諾醫院--他的孩子繼續奉獻心力,為提升台灣醫療他奉獻了四十年最寶貴的歲月,對台灣醫療界他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期許。

  門諾醫院山地巡迴醫療車,繼續在蘇花花東公路奔馳,秉持著薄柔纜醫師開辦醫院時的精神,繼續救助貧困,深入偏遠山地部落,醫療被忽略的人,薄醫師退休了,但是他的精神將隨著追隨他的人,繼續照耀後山。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