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家

胡淑裕 蕭若華 報導  / 新竹縣

  我國的養蜂事業,這幾年來一直走下坡,養蜂人口從3000三千人減少到了1027人,而且還在遞減當中,養蜂事業如果再惡化下去,將影響整體農業的質和量,省農林廳將召開會議,研擬對策,同時也聽聽蜂農的意見,在養蜂事業逐漸沒落之際,一位熱心的青年蜂農,不但全力投入養蜂業,而且還以振興台灣的養蜂業為己任,他就是剛剛當選十大青年農民的江煥彬。

  在新竹地區,他是有名的抓虎頭蜂高手,許多人一發現虎頭蜂的蜂窩,就會請他幫忙摘除蜂害,他就是虎頭蜂的剋星江煥彬,這天江煥彬來摘除,前一陣子已經用殺蟲劑毒死的虎頭蜂窩。一般而言,要摘除虎頭蜂窩,都要在晚上進行比較安全,這天因為虎頭蜂已經死在蜂窩裡,所以白天就可以進行善後工作。

  抓虎頭蜂對江煥彬之所以如此信手拈來,絲毫不費功夫,主要是因為江煥彬,累積了他們家三代與蜂為伍的經驗而來的,今年剛當選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的,江煥彬家裡三代養蜂,對養蜂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晉見李總統登輝先生時,他大膽提出了興革建言,農林廳也因此派員拜訪他,現在養蜂界人士,認為他是台灣養蜂業振衰起蔽的救星,於是給他取了個封號「蜂的傳人」。

  二十年前,台灣是世界知名的蜜蜂王國,當時養蜂戶多達兩千多戶,然而現在到去年年底為止,只剩下1078戶,而且還持續在萎縮中,從小跟著爺爺、父親,一起和蜜蜂為伍的江煥彬,長大後眼看著養蜂業一直走下坡,他不但沒有臨陣脫逃,甚至以養蜂事業為主業,全力衝刺,想辦法讓養蜂事業再現生機。

  既然一心想要振興養蜂事業,江煥彬卯起勁來衝刺,並且研究如何增加蜂蜜的產量,因為只要蜂農收益好,就會有人繼續加入養蜂業,這樣養蜂事業才能振衰起蔽,於是現年三十三歲的青年蜂農江煥彬,發明了一種十公分大小的「彈簧式王籠」,經試驗後由農會證實,可增加蜂蜜產量大約百分之十到十五。

  江煥彬養蜂技術好是有名的,連農林廳蠶蜂業改良場也經常派人來參觀,在我們採訪當時也不期而遇,正好蠶蜂業改良場人員,帶著馬來西亞華僑林國昆,來參觀江煥彬的養蜂場。

  養蜂要養得好,除了要有技巧,最重要是要勤快,由於蜜蜂天性勤快,人類想要蜜蜂多做工,也得跟著勤快,否則趕不上蜜蜂的速度,很多產品就會採收不到,既然把養蜂當成事業,江煥彬全家包括他父親江乾音、母親江彭雲秀,一家三口每天起早趕晚辛勤工作,尤其是採集蜂王乳,三天一輪迴,他們到位於各個不同地點的養蜂場,不停的餵幼蟲,採收蜂王乳,工作幾乎是全年無休。

  養蜂事業都要靠人力,我國人工昂貴,要競爭要成長,除非自己做,原來江煥彬的母親,也勸他不要再一股腦投入養蜂業,可是六年前,江媽媽到過大陸參觀,知道養蜂事業對農業、對人體的重要性後,卻反過頭來幫江煥彬養蜂。

  不過像江煥彬這麼熱愛養蜂事業的畢竟少之又少,我國養蜂人口逐年流失,未來面對關貿總協的衝擊,流失的蜂農恐怕會更多,這時候政府的政策就非常重要,幸好有關單位也意識到,如果蜂群再減少,對我國農業的質與量,都會有負面的影響,他們也已經研擬出因應對策。

  江煥彬是個熱心的蜂農,他把台灣整體的養蜂事業前途,當做自己養蜂事業的指標,唇齒相依,這樣的精神一直是台灣生命的活力,我們欣見在功利主義瀰散下,還存在著這樣的精神,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保有這種精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