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的故事-走過從前

劉英欽 報導

  一八九五年三月,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召開興中會幹部會議,會中決議以陸皓東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做為軍旗,民國建立以後,國父在青天白日之外,再加上滿地紅,成為北伐之後,全國統一通用的國旗,所以國旗的歷史淵源到今年剛好滿一百年,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裡,國旗一直陪伴著中華民族,歷經革命、建國、北伐和抗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更和自由民主台灣的人民,一起走過艱苦成長和茁壯的歲月,百年以來有關國旗的歷史和國旗的故事,可歌可泣,照耀史書。

  六月二十六日,聯合國展開了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慶祝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國際性組織成立五十週年,慶祝委員會更設計把參與當年簽署憲章的各國國旗,依照原來的順序重新布置在會場上,重現五十年前憲章簽署會場的原貌,但是在中共大使的施壓之下,原創始會員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卻被換成了中共的五星旗,歷史的場景也為之走樣。回憶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六日,舊金山會議通過聯合國憲章,中國是第一個簽字國,國號中華民國,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想不到五十年後,這一面參與創設聯合國的國旗,卻反而被聯合國撤換了下來,而對整個中國而言,這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已經陪伴中華民族走過整整一百年的歲月。

  由革命先烈陸皓東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從此成為革命戰場上的精神標竿,很多革命先烈也在這一面旗幟的帶領下,為創建民國的大業拋頭顱灑熱血。經過十一次革命起義,終於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但是建國之初,全國各地都還在軍閥的勢力範圍之下,國父孫中山先生雖然在十七省代表投票下,以十六票高票當選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但是三個月後,就把大總統職位謙讓給北洋軍閥袁世凱,國父雖然堅持青天白日旗,最能符合新中國革命建國的精神內涵,但是袁治時期卻有多種旗幟版本,而且把舊清的官旗五色旗訂為國旗。

  根據國父的考證,五色旗原是清朝一、二品官的官旗,黃色又是代表滿清的封建傳統,而且五色代表五族,旗幟飄揚起來,五族上下有別,更不易顯現五族共和平等的美意,因此堅決主張使用青天白日旗,但是國父以在野的身分,卻無法影響袁治政府的決意。

  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國父創辦的黃埔軍校正式開學,由先總統蔣公擔任第一任校長,開學典禮中,國父向全校師生致詞,蔣公立於右後方,而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分掛兩旁,黃埔軍校不久就孕育出國民革命軍,為全國的統一,創造了新生的力量。

  統一後的中國,勵精圖治,國運漸隆,卻引起日本的覬覦和挑釁,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終於爆發了全面性的中日戰爭,在長達八年的艱苦奮戰中,整個中華民族團結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下,展開寸土寸血的國土保衛戰,期間也發生了無數和國旗有關的感人故事。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隨著中華民國命運的起伏而升降,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北京天安門廣場被一片紅旗淹沒,但是台北總統府廣場上,也艱苦卓絕地升起了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國旗也伴隨著國人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民國六十年,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布希的鼎力維護下,聯合國大會依然以七十六票對三十五票,通過台灣退出聯合國,而退出聯合國的台灣反而從六十年開始,進入高成長的年代,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但是幾年之後中美斷交,給予正處外交困境的台灣更大的衝擊,海內外的中國人在激昂孤憤的情緒中,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下。

  美國華僑和留學生的體會,在台灣的全體國民也感同身受,當美國派遣克里斯多夫準備來台說明和安撫時,大批的熱血青年聚集在松山機場,熱淚盈面地呼口號,高唱愛國歌曲,手中緊緊握著命運與共的國旗,奮力地揮舞,無限的悲壯和激情,都寄託在這一面小小的國旗身上,台灣前進的腳步,並沒有因為外交的孤立而停頓下來,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民主政治也花開並蒂,卓然有成,但是民主的開放和改革也帶來了失序的問題,街頭示威,國會暴力,甚至有人梵燒國旗,使得國家認同成為最大的民主危機。

  最近幾年,李總統積極拓展務實外交,努力突破外交困境,短短兩年已經卓然有成,而他所到之處,旅外僑胞和留學生都會興奮地趕來迎接,人手一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揮舞出一片旗海,一方面表達對祖國元首的熱誠歡迎,一方面也藉由國旗慰藉旅居異國的寂寞心靈。

  從一百年到革命先烈陸皓東設計青天白日的旗章開始,國旗已經帶領中華民族走過整整一個世紀的歲月,其間歷經了多少的革命和戰亂,興亡和浮沈,國旗依然屹立不搖地陪伴著,自由民主的中國人榮辱與共,生死相與,在它的旗蔭底下,中國人開創了五千年來最安和樂利的治世,如今在台灣的中國人也無時無刻不在努力地,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光輝,推向世界每一個角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