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香港一九九七系列:奇蹟與危機(一)

綜合報導

  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曾經被世人讚譽為自由經濟的典型,不過隨著九七的到來,香港的經貿體質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對香港未來是不是能繼續維持國際經貿地位,外界有不同的預測。不過高失業、高物價和低經濟成長,卻是香港今天所面臨的難題。

這群人聚集在香港的中環,以熱烈的活動慶祝香港早日回歸祖國,同一個時間,另一個地方,他們則以遊行的方式抗議中共扼殺民主,離九七越近,倒數氣氛越濃,港人的心情也越複雜,街道上,有關九七的圖騰隨處可見,普通話成了人與人之間的流行符號,人民幣兌換則成了商家的新財源,儘管九七的空氣與影子無所不在,不過最令港人關心的,還是他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和經濟環境,是否有所改變?

這幾年,在香港立法局外面,像這樣的請願和抗議活動是屢見不鮮,今天有人為即將失業而請願,有人為政府漠視勞工安全而抗議,三十七歲,原本在電子廠工作的趙春花,也在請願行列,她失業已經一年了。從八○年代初,香港製造業紛紛北移大陸之後,一百萬的工人就面臨失業的威脅,失業率始終維持在百分之三以上,位於荃灣的這條工業街,原本人車吵雜,現在則是異常冷清,四十七歲的搬運工彭成說,今天還能保有一份工作,已經是很幸運了。

除了失業,香港工人的收入也明顯減少,五十六歲的胡師鄰,經過友人介紹來到這裡看工廠,一天是一百五十塊港幣,他說,他們是中、英政爭下的犧牲者,對於未來,他不去想。失業問題在社會的中下階層發酵,通貨膨脹則是香港全面性的壓力,最近通膨稍微下降,不過還是在6%到7%左右,許多高級購物中心人潮雖然洶湧,但是業者卻說,參觀多於掏錢。

在香港地鐵公司擔任控制主任的陳景鴻,收入中上,不過眼看物價節節高漲,為了小孩的教育基金,他現在是精打細算過日子。

香港仔,一向是歐洲觀光客最喜歡來乘坐舢舨的地方,頭載籐帽,口鑲金牙的老婆婆,在沿岸招呼客人,是此地一大景觀,不過現在生意卻差了很多,導遊吳媛冰說,香港物價太高,競爭太激烈,對生意影響不小。客人緊縮荷包,最直接的影響是景氣蕭條,生意難做,尤其是餐飲、飲食和零售業。

鏞記酒家在香港是以賣燒鵝聞名,即將邁入第五十五年,現在在香港的酒樓,能夠像鏞記一樣,始終維持穩定的成長並不容易,鏞記的第二代老闆甘琨禮說,維持老字號和抓住老顧客,是他們應付不景氣的方法。在香港,樓價最能反應景氣的好壞,位於銅鑼灣人潮聚集的這間金店鋪,鐵門深鎖已經好幾個月,外面貼滿了各種出租和求售的廣告,在隔壁做鐘錶生意的楊女士說,屋主將租金從每個月二十八萬港幣降為二十五萬港幣,還是租不出去。

失業和不景氣,是今天香港人所面臨的沉重壓力,這種壓力隨著九七的逼近,更加複雜。拚命賺錢,原來是許多香港人面對九七的做法,不過當錢越來越少時,信心的危機就更為加深,在中環的一處天橋上,我們看到從事保險業的陳先生,在努力說服路人買保險,他說為了拚業績,各種方法他都要試一試,不過他發現,最近已經買移民保險的人不少,可是有興趣買人身保險的人卻不多。最近在香港,強調「香港奇蹟」的歷史回顧展相當多,大人帶著小孩,看著香港由荒蕪到繁榮,由貧窮到富裕,每一幅照片都訴說著,香港人是如何在自由、法治和公平的社會中成長、茁壯,只不過再過一年,香港就要從資本主義易手在社會主義之下,這顆昔日女皇手上的明珠,能否璀璨依舊,香港人只能期待「奇蹟」再度出現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