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人心.中台寺(四)

綜合報導  / 南投縣

  這次事件不只是幾個家庭的家務事而已,風波背後所蘊含的一些問題,也引起各界的關注,執意出家的兒女應該如何跟家長溝通?剃度出家是要講因緣呢?還是需要一段觀察期呢?而一般社會大眾學佛,是否也流於速成?這些問題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我可能會有相同的疑慮。家長的激動,對照著子女的冷漠,彼此的尊嚴在這一瞬間瓦解,回家,可能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有的父母將子女與外界隔離,以高壓的手段,迫使子女回頭,有的子女不吃不喝不脫袈裟,以沈默做消極的抗議。

  一方的退讓,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但誰是退讓的那一方,要有長時間的溝通和調適才能決定,而眼前最重要的是,應該是談我們怎麼生活。親情與信仰,沒有必然的衝突,父母若能放棄威權的心態,子女也能坦率說明意願而不再逃避,雙方的對立便容易化解。

  剃度風波,除了引發部分當事人家庭的不安,也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大家關切的焦點之一是,剃度,如此莊嚴神聖的佛門大事,是否應該有一個緩衝、觀察的階段。花蓮慈濟精舍的證嚴法師,對於有意出家的信徒,有嚴格的考驗,包括一星期的試住,一個月的適應期,最後是長達兩年的帶髮修行,擁有一千多名法師的佛光山寺,面對有意剃度遁入空門的信眾,審核也相當嚴謹。不過,中台禪寺的惟覺老和尚認為,佛法中既無明確規定,視當時的環境來決定即可,不需要硬性規定。

  由於各方意見不一,內政部有意制訂宗教法,統一規範宗教行為,可是現行的「監督寺廟條例」,也就是唯一的相關法令,制訂數十年來,幾次想修法,在內容甚至名稱上,都無法達成共識,專家學者多半認為,宗教法的制訂並不樂觀,也不切實際。這次事件同時也反映了學校教育的不足,缺少生命教育哲理探討和宗教的指導。

  校園裡宗教性社團的興起,正說明了青年人的需要,在書本、在教室裡,沒有得到滿足。當他們心中對生命、對未來,發生了疑問的時候,通常只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才能交換心事,父母家人都不是溝通的對象。

  這次接受剃度的信徒,男眾二十五人,女眾一百三十二人,比例相差十分懸殊,為什麼高學歷的年輕女性出家人越來越多,大家十分好奇,綜合學者的研判,可能的原因是,這個年齡層女性人口比較多,女性自主權增加,教育部的調查也發現,高中階段女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男生差,同時,女性在某方面絕不是弱者。

  正因為要實現自我對人生價值的認定,許多人走向出家之路,但是出家的真義,是否真正的悟透了呢,由自利的個人學道修道,到利他的兼善天下服務眾生,這份情操恐怕不是人人可企及的。

  曾經打算出家,卻在與一位師父深談後打消念頭的朱政隆,認為當時自己的想法不成熟。近些年,社會上學佛參禪的風氣極盛,介紹簡易佛理的書,更是大為暢銷,提供凡夫俗子在混沌世間一個速成的安心之道。打禪七,參加佛學營,更是不分階層年齡性別所熱衷的活動。

  剃度風波的發生,對各方而言都是一份遺憾,理性的探討,有助問題的解決,而惡意的批評或對佛教產生誤解,則是情緒化的反應,宗教教化人心的功能早已被肯定,一件意外風波,反而提供更多的省思。這份警示,提醒了寺方,剃度切莫倉促,行事不可隱瞞,告訴了家長,傾聽子女的心聲,了解他們的世界,而為人子女者,更不可或忘的是,你有出家的自由,但父母也有被告知的權利。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