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水龍耕耘音樂教育 榮獲文化獎

知名作曲家【馬水龍】,昨天剛獲頒行政院文化獎。四十多年來、馬水龍不斷嘗試【中西樂融合】的可能,他把台灣民間音樂的特色,帶進西樂創作中,也讓國際樂壇對台灣傳統器樂產生了興趣。

傳統的梆笛、吹出輕快的旋律,這首曾經透過廣播流傳大街小巷的曲子,聽來應該不陌生,它就是作曲家馬水龍最知名的作品「梆笛協奏曲」。在中西樂派、相持不下的80年代,馬水龍大膽地、把傳統樂器,寫進了西方的管絃樂曲中,當年美國國家交響樂團來台演奏這首曲子時,樂團團員還一度嚇呆了,因為沒想到一支小小的梆笛,卻能成為西方管弦樂的主奏,不過,也因為如此,馬水龍打開了中樂和西樂合奏的開始,讓當時自卑的國樂派、和自大的西樂派,有了對話的可能。

十多年來,這首曲子走過了二十多個國家,讓很多外國音樂家,對台灣的本土器樂產生了興趣。在基隆長大、在德國接受完整的西樂訓練,但從小聽到大的歌仔戲、南北管,卻成為馬水龍往後作曲時、最大的養分。

巧妙運用本土音樂的素材,讓馬水龍成為第一個、作品登上紐約林肯中心的華人音樂家,這也讓他很早就意識到傳統音樂的傳承,不能只靠民間藝人。十四年前,他在現在的台北藝術大學,創設了台灣第一個傳統音樂系,把南北管音樂,納入正歸的教育体系。在音樂教育上耕耘了四十年,馬水龍卻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接下了行政院文化獎,他謙虛的說,真正的創作、從現在才開始。(蘇玲瑤 ?守銘 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